第三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第3/6页)

在这里,我们应该稍稍停顿一下,来谈谈托马斯·潘恩,因为在很大程度上,他可以代表他那个时代高度而广泛的文化教育程度。我特别想提出的一点是,虽然他出身低微,但他从来没有像莎士比亚一样被人质疑过是不是其著作的真正作者。确实,我们对潘恩生平的了解要多于莎士比亚(虽然对潘恩的早期生活也知之甚少),我们也知道潘恩所受的正规教育远不如莎士比亚。在来美洲之前,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尽管有这样的不利条件,但是他的关于政治哲学和辩证法的著作观点明确,生命力经久不衰,丝毫不输(数量上也许不如)伏尔泰、罗素和包括柏克在内的同时代英国哲学家。但是从来没有人问过:这样一个来自英国穷人阶级的、没有受过教育的胸衣制造商怎么可能写出如此震撼人心的文章?有的时候,潘恩的教育背景会成为其敌人的攻击目标(他本人也因为这个缺陷而感到自卑),但从来没有人怀疑过这样强有力的文章会出自一个普通人。

我们也应该提一下,潘恩影响力最大的这本书的全名是《常识——一个英国人所著》。这个副标题很重要,因为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殖民地时代的美洲人没有写过什么书,关于这一点,富兰克林解释说是因为美洲人忙于其他事情。也许是这样的。但是,美洲人的忙碌并没有影响他们利用印刷机,甚至是为了根本不是他们自己写的书而利用印刷机。美洲的第一台印刷机诞生在 1638 年,属于当时只有两年历史的哈佛大学。[7]之后不久,在没有不列颠王国政府的帮助下,波士顿和宾夕法尼亚也有了自己的印刷机。这是一个让人吃惊的事实,因为那时在利物浦、伯明翰以及其他英国城市都不允许使用印刷机。最早的印刷机用于印刷时事通讯,通常都是用廉价的纸张。也许我们可以说,美洲文学的滞后不是因为人们的惰性或英国文学的广泛流行,而是因为缺少优质的纸张。到了独立战争时期,乔治·华盛顿还不得不用难看的纸片给他的将领们写信,他的急件甚至连信封都没有,因为纸实在是太宝贵了。

但是到了 17 世纪末期,一种本土文学开始起步,这也同美洲文化对印刷术的偏爱不无关系。这里的文学当然指的是报纸。本杰明·哈里斯于 1690 年 9 月 5 日在波士顿出版了一份共三页的报纸,名叫《国内外要闻》。这是美国人第一次涉足报纸。在哈里斯来美洲之前,他参与“揭露”了一个子虚乌有的、有关天主教徒屠杀新教教徒并纵火伦敦的阴谋。他在伦敦的报纸《伦敦邮报》上揭露了“教皇的阴谋”,结果天主教徒受到残酷的迫害。哈里斯对于谎言已是司空见惯,他在《国内外要闻》的内容说明中提到,报纸对于抗击盛行于波士顿的谎言是非常必要的。他用以下的话作为内容说明的总结:“喜欢我这个提议的人可能会因此承担罪名。”哈里斯的这种猜测是完全正确的。第二期的《国内外要闻》再也没有面世。市长和市议会查禁了他的报纸,并且指责他发表了“非常偏激的言论”。他们的这种反应说明,他们根本不想容忍任何人成为他们的障碍。就这样,在美洲这个新的世界里人们开始了争取信息自由的斗争,而这样的斗争在英国已经进行了一个世纪之久。

哈里斯的失败激励了其他人对于报纸的尝试:《波士顿新闻信札》出版于 1704 年,它被认为是第一份连续发行的美洲报纸。在此之后,《波士顿报》(1719 年)和《新英格兰报》(1721 年)相继问世,它们的编辑詹姆士·富兰克林是本杰明的哥哥。在 1730 年之前,有 7 种报纸定期在 4 个殖民地出版,1800 年前,报纸的数目上升到 180 种。1770年,《纽约报》用下面的这段话(节选)来庆祝自己和其他报纸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