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章 老子是谁?(第2/5页)

老聃笑了笑,他知道叔向的意思,因为不仅叔向面临这样的问题,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每个人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不仅晋国权力斗争激烈,王室也不例外。

“你看,一个人八十岁的时候,身体里最强硬的牙齿就已经脱落了,而弱软的舌头还在。‘天下之至柔,驰骋乎天下之至坚(《道德经》)。’天下最柔弱的,能够进入到天下最坚固的地步。‘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刚强(《道德经》)。’人活着的时候是柔弱的,死了就硬邦邦了。万物活着的时候是柔弱的,死了就枯槁了。从这些方面看,柔弱是活着的一类,刚强是死亡的一类。活着的,哪里损坏了一定可以复原;死了的,哪里损坏了一定会更糟糕。所以我知道,柔弱比刚强更坚固。”老聃的一番话,让叔向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老子,您说得太对了,您是怎么明白这个道理的?”叔向问。

“这是我老师常摐告诉我的。”老聃说。原来他也有老师。

“那,我能不能有幸拜会常老师?”

“他已经去世了。”

“哦。”叔向有些失落,也有些尴尬。

老聃倒没有什么,依然神态自然。

师旷听着他们的对话,觉得老聃的话很有道理,听到叔向没有再问问题,于是他有问题要问了。

“老子太有学问了,我想替我们主公问您一个问题。”

“大师过奖了。”老聃一向也对师旷很是敬仰。

“请问,国君应该怎样治理国家?”师旷提出问题,他希望回去讲给晋平公听。

“清静无为,务在博爱。要爱自己的百姓,任用贤人,开阔自己的视野,考察各方面的情况,不要被一般的习俗所局限,不要被左右的人所控制。要有远见卓识,超凡脱俗,经常反省自己,考察政绩,治理百官。”

“嗯,好一个清静无为,好,好。可是,怎样算是清静无为?”师旷赞同,不过还有点疑惑。

“我打个比方,治国就像蒸鱼,不要经常翻动它。所以古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道德经》)。如果治理国家就像烹小鱼一样小心翼翼,瞻前顾后,那就是清静无为了吧。”老子的话很形象,师旷闭上眼睛想象烹鱼的场景,禁不住点点头。当然,他的眼睛本来就是闭上的。

老子接连回答了晋国人两个问题,禁不住还是有些得意。而两个晋国人对老子的回答都很满意,叔向以崇敬的眼光看着老子,而师旷竖起自己的耳朵,等待着老子继续说下去。

“老师,当今世界物欲横流,征伐不断,大国欺凌小国,强势兼并弱势。不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就是公卿大夫也都朝不保夕,惶惶不可终日。总之,这个世界就要完蛋了,老师有没有想过,怎样才能拯救这个世界?怎样才能让这个世界太平和谐?”这个时候,太子晋提问题了。他知道,老子最擅长也最爱说的就是这个,但是如果自己主动来说,就不如有人提问。如今晋国人都提问了,自己正好把这个问题抛出去,给老师一个发挥的借口。

老聃看看太子晋,会意地笑了,心说“这孩子真聪明,怪不得人见人爱”。

“这是我经常彻夜思索的问题啊,这个世界已经很危险了,我们必须想到拯救世界的办法啊。既然太子说起,那我就说说。”老聃喝了一口水,清了清嗓子,对于这个话题,他有很多话要说。

叔向瞪大了眼睛,师旷的耳朵也竖得更直。

“我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多年,饱览各朝的群书。要拯救这个世界,我觉得只有一种办法。”老子说着,用忧国忧民的目光扫视了众人一遍。

太子晋笑了笑,叔向点点头,师旷的耳朵也动了一动。

“什么是万恶之首?欲望。”老子进入正题了,首先从人性谈起。“有了欲望,人们就会去争夺。欲望越强烈,争夺的手段就越是激烈。当今世界如此混乱残暴,就是因为人们的欲望越来越没有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