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章 老子是谁?

关于老子的身世,历来说法不一。

按《史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这个说法,有很多不合理之处。

第一,如果老子姓李,为什么叫老子而不叫李子?第二,此前没有出现过李姓,老子的李姓从何而来?第三,周王室有大量王族处于失业状态,守藏室之史这样的职位怎么会给一个外人?第四,守藏室之史是一个重要职位,特别对于王室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守藏室不仅是国家图书馆,而且是国家文物馆,而且是中央文献博物馆。这样重要的一个职位,是绝对不可能给一个楚国人来担任的。

根据传统,守藏室之史,这个职位一定出于世家,不是王族,也是周朝太史家族。

所以,《史记》的记载不足为据。

事实上,就连司马迁本人也怀疑他自己的写法,所以,《史记》中继续记载:

或言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詹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詹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这样,《史记》中,司马迁实际上给出了老子的三个候选答案:李耳、老莱子、太史詹。哪一个是对的,司马迁本人也不能确定。

既然司马迁不能确定老子究竟是谁,为什么却要连老子的故里都写出来呢?有趣的是,老子的故里是有道理的。当然,所谓故里,应该是他的第二故乡。

为什么要说老子是太子晋的老师呢?因为太子晋的思想明显受到老子的影响。而老子之所以能够名扬天下,就是因为他是太子晋的老师,尽管不是正式的老师。

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师承关系,当老子成为道家的祖师爷之后,太子晋也就成了道家的人物。

有人说老子名扬天下靠的是《道德经》,其实不然,在《道德经》面世之前,老子就已经因学问而名噪天下了。

当然,名传后世,老子靠的还是《道德经》。

【论道大会】

太子晋和老聃在太子府恭候叔向和师旷来到,他们对这两个晋国人也是闻名已久,十分仰慕。

四人相见,寒暄之后,分宾主坐定。

作为主宾和主人,叔向和太子晋客套了几句。之后,各自介绍了老聃和师旷,又是一番互道景仰之情。

基本上,这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博学的四个人在一起了。

四个人的谈话很有趣,因为四个人的地位很有趣。

地位最高的自然是太子晋,理论上说,他是世界上排名第二的人物,而且,他是今天的主人。可是,老聃是太子晋的老师,又是国家图书馆的馆长,因此从学术的角度来说,他的地位更高。但是,叔向是晋国的特使,当今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特使以及最强大国家的国君的老师,而且是客人,从实力而言,叔向更强。但是,师旷是叔向专门请来的,学问高深不说,还是个残疾人,更需要大家的关照,也让大家敬佩。

好在,四个人都很谦恭,都看重别人的地位而看轻自己的地位。因此,他们在一起是很轻松快活的。

几人先谈了一阵《诗经》,便谈边喝,谈得高兴。

谈过了《诗经》,话题渐渐转到时事上面,大家又说了些国际形势。不过,对于晋国的权力斗争以及王室的权力斗争,大家讳莫如深,点到即止。

“老子先生,我有一件事情想向您请教。”叔向对老聃很恭敬。

“太傅客气了,请讲。”老聃也很谦虚。

“刚强和柔弱,哪一个坚固?”叔向问了一个听上去很哲学的问题,实际上,他是想问问,怎样做才能在晋国这样复杂的环境中保住自己,保住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