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北魏开国初期的战争模式(第4/13页)

慕容德驻防邺城的兵力不详,但《晋书·慕容德载记》中提及他从邺城撤往河南时,共有“户四万、车二万七千乘”[11],这些鲜卑家庭能提供的兵力大概在三四万左右。则后燕当时全国总兵力应为二十余万。但各地郡县的武装过于分散,在拓跋骑兵席卷之下,几乎没有抵抗能力,长期坚持固守的还是信都、中山、邺城三座城池中的主力军。

魏军对城池的攻坚战

在魏燕战争中,以骑兵为主的魏军几乎没有城池攻坚战的能力和经验。燕军据守城池,使战争拖延了一年多时间。而且细寻后燕几座重要城市—晋阳、信都、中山、邺城的陷落,都不是因为魏军的强攻,而是燕军统帅丧失战斗意志弃城逃亡,或者城中粮储耗尽、不战自溃。下面进行逐一分析:

晋阳是后燕在太行山以西唯一的军事重镇。当皇始元年(396年)九月魏军从代北直指晋阳时,燕并州牧慕容农并没有固守晋阳的准备,他先出城与魏军作战,失利之后弃城逃归中山。关于后燕放弃晋阳,史书有不同记载,《魏书》云慕容农主动放弃:

九月戊午,次阳曲,乘西山,临观晋阳,命诸将引骑围胁,已而罢还。宝并州牧辽西王农大惧,将妻子弃城夜出,东遁,并州平。[12]

《晋书》则载燕军内讧使得慕容农无法入城:

魏伐并州,骠骑农逆战,败绩,还于晋阳,司马慕舆嵩闭门距之。农率骑数千奔归中山,行及潞川,为魏追军所及,余骑尽没,单马遁还。[13]

《资治通鉴》似兼采两说,但又有增加:

戊午,魏军至阳曲,乘西山,临晋阳,遣骑环城大噪而去。燕辽西王农出战,大败,奔还晋阳,司马慕舆嵩闭门拒之。农将妻子帅数千骑东走……独与三骑逃归中山。[14]

魏军“乘西山,临晋阳,遣骑环城大噪而去”的记载,很生动地表现了魏军骑兵初临时炫耀武力,且对坚城无可奈何的情形。这种情况下如慕容农据城坚守,可以长期对抗魏军,但由于当地人对慕容鲜卑抱敌视态度,且城内粮储缺乏,[15]导致慕容农不敢做长期坚守的计划。而野战正便于北魏骑兵发挥优势。在慕容农弃城逃奔的过程中,又被魏骑追击,几乎全军覆没。

皇始元年(396年)十一月,魏军从并州进入河北,“自常山以东,守宰或捐城奔窜,或稽颡军门,唯中山、邺、信都三城不下”[16]。这三座城池是燕军的重点设防区。其他城邑则因缺少兵员和粮储,没有抗拒魏军的能力。但魏军始终未能对三城展开强攻,而魏军在试图围困三城的过程中,也因缺粮而不得不到处辗转就食(实际是抢掠),因而无法实现对城池的长期、有效围困。

拓跋珪初到河北时,发现中山城池坚固,难以攻陷或封锁,决定先集中主力进攻信都。皇始二年(397年)正月,魏军“引骑围之”,燕冀州刺史慕容凤丧失斗志,“逾城奔走,归于中山”。此后一年时间,燕魏两军围绕邺城和中山展开了持久交战。至于长期转战于邺城周边的拓跋仪所部五万骑兵,史籍对其记载较少。所以我们只能从拓跋珪主力对中山的战事来观察这一时期的魏军作战特征。

中山围城的战事

在皇始元年(396年)十一月,魏军刚刚进入河北平原之际,拓跋珪主力就第一次尝试包围邺城。但慕容宝固守城池,不肯出城交战,拓跋珪认为“急攻则伤士,久守则费粮”,遂从中山撤军,将行营安置在中山东南三百余里的鲁口城(今河北衡水市饶阳县)。此时魏军主力的主要工作是从河北各郡县征集粮食,以支持大军渡过冬季。魏军主力驻扎在鲁口城,也是为了控制河北平原的核心地区,便于各地粮食运输到此,同时隔绝燕军中山与信都间的交通。中山燕军也对魏军的搜粮、运粮武装进行了攻击,试图切断魏军的补给来源。[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