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霍去病压卫青(第2/2页)

到了公元前119年春,朝廷为了彻底击溃匈奴主力,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大举征讨匈奴的时候,刘彻干脆将卫青名义上的主帅也给撤掉了。他命令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分别率领五万精骑,兵分东西两路,远征漠北。双方互不节制,分头行动。

卫青的运气也实在不好。匈奴大军将卫青的部队当作了主要防范对象。卫青的大军翻越大沙漠,奔波上千里之后,遭遇了以逸待劳、严阵以待的匈奴军队主力。双方的骑兵在草原上激战,杀得天昏地暗。一直打到黄昏,草原上突然刮起沙尘暴,飞沙走石,遮蔽了天日,双方根本就看不清敌我。卫青毕竟是个久经沙场的将军了,派遣预备队从两翼迂回到匈奴军队的背后,包围了单于的大营。这一招妙棋,使得战场的形势朝着有利于汉军的方向发展了。匈奴单于首先丧失了信心,跨马突围逃跑。卫青率大军乘夜突击,向北一直打到现在的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地区,烧毁匈奴辎重,胜利班师。

另外一边的霍去病,因为有舅舅缠住了匈奴军队的主力,进展非常顺利。他一路高歌猛进两千多里地,歼灭匈奴七万多人,俘虏匈奴王爷、将军等近百人,立下了比舅舅大得多的功劳。匈奴人一蹶不振,开始向西北迁徙。历史记载之后“漠南无王庭”。

天下终于太平了。外部的敌人没有了,汉武帝和朝廷还需要声望超群、领兵驰骋的卫青、霍去病吗?现在军功不可能再有了,只剩下皇帝的猜忌和防范。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说的就是如此微妙的时刻。

刘彻继续捧霍去病去压卫青,防止卫青家族团结一致,威胁皇权。卫青、霍去病胜利凯旋,卫青是大将军,霍去病是骠骑将军,又是万户侯,没办法再提拔他们了。刘彻很有创意,新增了“大司马”的官职,让卫青、霍去病并列为大司马。卫青是大司马兼大将军,霍去病是大司马兼骠骑将军,待遇相同。刘彻把霍去病置于了和卫青同等的地位。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那些墙头草和势利小人纷纷给霍去病拍马屁,有事没事往霍去病家里跑,套近乎。其中就有很多原来经常在卫青家里出现的面孔。卫青家门口一下子就冷清了起来。好在卫青是一个厚道恬静的人,看开了。他家里人有时候也会感叹世态炎凉,卫青不以为意,认为这是人之常情,一声不响地过着恬淡平静的“寓公”生活,毫无怨言,和平阳公主相敬如宾,对刘彻毕恭毕敬。

卫青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优点,就是为人谦让仁和,在权势最显赫的时候不以势压人,更不结党干预政事。因此,虽然卫青已经没有了实权,威势不如以前了,但人缘还不算差。起码刘彻还很给这个小舅子面子,形式上应该照顾到的地方都给卫青照顾到了。

霍去病的人缘就没有舅舅那么好了。霍去病很早就在宫廷中当官,富贵来得容易,带着贵族公子哥的味道,给人的感觉不太好。出征打仗的时候,刘彻照顾他,派人给他送去了数十车的好东西。霍去病看上了车,把车里的粮食和肉却给扔了。要知道,许多从军的士兵平时吃不饱饭。霍去病却从来不注意官兵们缺衣少粮的情况,自顾自地穿戴整齐华丽。这样的人有皇帝的垂青,在下面的人缘却好不到什么地方去。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皇帝喜欢的就是霍去病这样只知道打仗、头脑简单、人缘差的功臣。

可惜,霍去病大胜归来没几年,就在元狩六年(前117)英年早逝,只活了二十四岁。刘彻很伤心,把霍去病的葬礼办得风风光光,把霍去病的坟墓修建在自己的陵寝茂陵旁边,造得像祁连山一样,纪念他的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