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霍去病压卫青

把姐姐嫁给卫青后,汉武帝刘彻内心更加不安了。

刘彻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一般雄才大略的人,权力欲就强,疑心也重。刘彻继位后对威胁自身权威的人和事情很敏感。他创办了内朝,开始把权力集中到宫廷,就是对朝堂衮衮诸公的不信任。卫青一家的势力遍布朝野、手握兵权,自然也受到了刘彻的猜忌。之前,卫青采纳甯乘的低姿态,让刘彻多少放心了一点。这也是刘彻同意姐姐改嫁卫青的原因之一。姐姐嫁入卫家后,卫青的权势熏天了,仿佛是“天下第二人”了,刘彻的猜忌心理重新泛起,开始不信任卫家了。他想,即使卫青没有不臣谋逆的心理,也保不齐被野心家利用啊!

刘彻开始疏远卫青,主要采取了两种方法:第一是让卫青离开前线军队,招到长安来居住议政,等于是将卫青高高挂起;第二是重用霍去病,让霍去病牵制卫青。这第二招很毒辣,等于是分化卫青家人,“拉拢一派,打击一派”。霍去病虽然是卫青的外甥,毕竟不姓卫,和卫家人的关系不那么密切。刘彻更看中的是霍去病的头脑相对简单。

霍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只知道行军作战,消灭匈奴,在政治上很幼稚。刘彻曾经劝霍去病学点吴起、孙子的兵法,霍去病回答说行军打仗不拘泥于古代兵法,学那些玩意儿没用。刘彻发自内心地,同时也是有目的地,更加宠爱霍去病这个青年俊才了,着意培养,委以军事重用。一次,刘彻御驾亲临霍去病的府邸,见到霍家凌乱,就让霍去病多留心点家里。霍去病慷慨回答:“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这句话迅速传开,成为千古名言。霍去病的声望随之节节攀升。

而对于卫青来说,甯乘提醒的“物极必反”的危险终于到来了。

汉朝和匈奴的战争在继续,但卫青失去了对前线部队的直接指挥权,主要是发挥着名义主帅的作用。相反,霍去病上场表现的机会更多了。

元狩二年(前121)春天,霍去病升任骠骑将军,率一万骑兵出陇西,飞奔上千里,歼敌近万人。霍去病因功被加封两千户食邑。同年夏,汉武帝命令霍去病与公孙敖兵分两路攻打匈奴。霍去病率军深入,越过居延泽,到达祁连山,一举斩杀三万多匈奴人,捕获匈奴王族和大臣、贵族上百人。这场大败摧毁了匈奴人的自信心。他们悲伤地唱道:“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相反,刘彻非常高兴,又给霍去病增加了五千户食邑。

当年秋天,匈奴内讧,引出了一桩突发事件。匈奴的浑邪王和休屠王派人来到边境约期投降。敌情不明,西汉朝野不知道匈奴人是不是真心投降。如果不去,人家又是真心投降的话,就白白错过了机会;如果去了,匈奴大军可能埋伏在哪以逸待劳,汉军很可能自取灭亡。左右为难之际,汉武帝把“迎降”的高难度任务交给了霍去病。霍去病领兵朝约定地进发。汉朝军队还没到,休屠王反悔,不愿投降,已经被浑邪王杀了。可浑邪王的部将看到汉军到来,许多人也开始反悔,不想投降了,纷纷逃遁。局势有失控的危险。关键时刻,霍去病飞马跑进匈奴军营,与浑邪王相见,斩杀正在逃散的士兵数千人,稳定局面。接着,他派部分军队先护送浑邪王去面见武帝,又亲率部队督促着数万投降的匈奴大军,缓缓向内地前进,返回长安。此次,霍去病刀不血刃,迫降匈奴近十万军民,肃清了河西走廊,打通了东西交通,被加封食邑一万零七百户。

当时霍去病只有二十岁,就立下了并不比舅舅卫青逊色的功绩。他每战必胜,固然有艺高胆大,擅长长途奔袭、敌后作战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汉武帝刘彻的支持。霍去病部队的军官、士兵、武器装备和马匹战前精挑细选,都是一流的,要远远好于其他将领的部队。朝廷把最好的家当都拨付给了霍去病,如果没有刘彻的允许,怎么办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