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国有经济(第2/2页)

盐铁转运使由转运使、盐铁使两个职务合并而成。唐朝继承盐铁专卖制度,垄断食盐、冶金和茶税等,设置了专门的盐铁使;转运使则负责漕运转输,主要任务是把东南地区的盐利茶税等运输到关中地区。唐中期后,盐铁使、转运使合并成一个职务。盐铁专卖利润丰厚,是唐朝的主要收入。“通天下之财,而计其所入,总一千二百万贯,而盐利过半”(《旧唐书·食货志下》)。可以说,单单“盐铁转运集团”一家国有企业支撑了大唐王朝的财政收支。

唐朝的这个框架,沿袭到宋朝之后。到明清时期,皇权专制加强,宰相为首的行政机关在萎缩,外朝和内廷的机构有合并的趋势。都水监在明朝并入了工部,将作监、少府监并入了清朝的内务府。清朝的内务府,集合了大量内廷机构,内部各衙署直接参与经济活动,满足宫廷需要。

明清还派出大量差官、临时机构,参加经济活动,大大拓展国有企业的势力范畴。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织造。明清在江宁(今南京)、苏州、杭州等江南富庶地设局,织造各项衣料及制帛诰敕彩缯之类,兼及采办物资,供应宫廷之用。这些都是明确的官营纺织企业,相当于“国营江宁纺织公司”、“国营苏州纺织公司”、“国营杭州纺织公司”。它们既自己购买原料、设备,招募工人进行生产,也向当地工匠提供“订单生意”、“来料加工”,或者干脆从市场上购买宫廷需要的物资(有的时候是明抢,为此引起过群体性事件)。

在明朝,管理这些织造局的人是宫廷派遣的“提督织造太监”。清朝改用内务府奴才,称织造。最有名的织造要算大文豪曹雪芹的祖先了。他的曾祖父曹玺从内务府营缮司郎中的职位上调任江宁织造,祖父曹寅以康熙侍卫的身份出任苏州织造。郎中是正五品官员,皇帝侍卫中最低级的四等侍卫也是从五品官员,由此大致可知,织造为司局级干部。苏州织造李煦(《红楼梦》中贾母原型的哥哥)是从韶州知府位置上调来的。知府是从四品。这也坐实了织造局的大致级别。

从曹寅在任时造成五十万两白银亏空这一“罪行”来看,织造局业务发达,资金往来巨大。它们不仅圆满完成了宫廷交办的物资供应任务,还创造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康熙四十五年(1706),曹寅加授通政司通政使衔,李煦加授大理寺卿衔。这两个官衔都是正三品。李煦后来再次加授户部右侍郎衔,荣升为正二品。如果机械地以负责人级别来判定国有企业级别,江宁、苏州两个织造局都升格为“副部级企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