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4/28页)

注28 王人美(1914—1987),电影表演艺术家。原名庶熙。原籍湖南浏阳。1931年后主演或参加演出,主演的《渔光曲》于1935年在苏联第一届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奖。1950年从香港回上海,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相继拍摄《两家春》《青春之歌》等影片。197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名誉理事。1980年,王人美中风,瘫痪在床。1986年12月,再次中风,成为植物人。1987年4月12日,王人美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王人美的丈夫叶浅予 (1907—1995),确实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他是浙江桐庐人,从事国画教育和以舞蹈、戏剧人物为主的国画创作,是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奠基人。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美院教授。为茅盾小说《子夜》、老舍剧本《茶馆》等书绘制过插图,出版个人画集多种。

注29 王明道(1900—1991),原名王永盛,20世纪前半叶中国基督教自立教会的代表人物,主张基要派神学,重视《圣经》的教导和基督徒生活,反对自由派神学,斥责教会与世界中的种种罪恶。从1927年起,他自资发行《灵食季刊》共28年,发表很多有影响力的文章。从1933年起,他在北京建立并引领基督会堂共22年。因为反对自由派神学和三自教会,1955年被中国政府逮捕,以反革命罪被判处无期徒刑。1980年被释,但未被平反。1991年在上海因病逝世。

注30 据《当代北京大事记》,1951年3月28日,根据北京市政府决定,市民政局接收美国人经营的迦南孤儿院等几个孤儿院,以及甘雨胡同养老院等16个单位,总计收容儿童2524人,老弱145人(39~40页)。印先生这里提到的,应该就是被民政局接收的美国人经营的甘雨胡同养老院了。

注31 张寿崇(1921—2002),1955年到东城区人民委员会民政科正式参加工作。1959年东单区和东四区合并为东城区,张寿崇被任命为东城区政协的副秘书长。1981年后任政协副主席,此后在此职位上连任九届委员、四届副秘书长,四届副主席。并担任北京市政协常务委员,直至1998年退休。此外并担任过北京市政协常务委员、北京市民委副主任,北京市民族古籍整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等职。印先生此处所述相当准确。关于他的身世,可参见拙著《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张寿蓉、张寿崇姐弟的口述。

注32 谭鑫培(1847—1917),京剧谭派创始人,京剧表演艺术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自组“同春班”,十六年(1890年)入升平署“内廷供奉”。十八年(1892年)重组“三庆班”。三十一年(1905年)拍摄中国第一部京剧无声影片《定军山》片断。民国六年(1917年),大总统黎元洪在北京金鱼胡同那家花园设宴欢迎广西督军陆荣廷。警察总监李达三奉命邀请谭鑫培演堂会戏,谭患病在身,推托未遂,只得抱病演出《洪羊洞》,又因心情不爽,演唱更加凄婉苍凉。演毕回家后,病情加重,于当年5月10日溘然去世,时年70岁。

注33 关于那家花园后来的情况,可见张寿崇之女张瑗的回忆:“1950年4月,空军司令部要购买此宅院产权。经过协商,准备签订契约。4月24日,家中的长辈和父亲到房管交易所正式签立契约,空军司令部以三千五百匹白布(按当日布价,约合26万元人民币)收购。从这一刻起,那家花园换了新主人。”“1952年,中央政务院在园子的西大院部分,建设和平宾馆。东大院在1977年前后被拆除,建成北京市电子计算机中心大楼。剩下的一部分平房院落,被改造成了21个大小不一的院落。”见张瑗:《我的父亲张寿崇》(未公开出版),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编,2011年版,21—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