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巴格里茨基(第3/5页)

[1]欧洲比利牛斯山西部地区的古老居民。

[2]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佩列普廖奇科夫(1863—1918),俄国风景画家。

[3]亚历山大·约瑟弗维奇·罗斯金(1898—1941),俄罗斯文艺研究家、理论家、文学批评家。

[4]引自巴格里茨基的诗作《走私者》。

[5]玛丽亚·巴甫洛芙娜·契诃娃(1863—1957),契诃夫的妹妹,著有回忆录《遥远往事的片断》,是契诃夫纪念馆的馆长。此馆即设于契诃夫在雅尔塔的寓所内。

[6]契诃夫的名字和父称。

[7]《带小狗的女人》是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写两个已婚男女,在雅尔塔邂逅相遇,由于双方都对配偶不满,都盼望有更美好的爱情,便热恋起来,然而这种爱情给两人带来的却是无尽的痛苦。

[8]亚历山大·伊凡诺维奇·库普林(1870—1938),俄罗斯作家。

[9]德米特里·纳尔基索维奇·马明-西比里亚克(1852—1912),俄罗斯作家。

[10]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原姓阿列克谢耶夫,苏联导演、演员、教育家、戏剧理论家。

[11]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俄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12]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吉洪诺夫(1880—1956),俄罗斯作家、文学活动家,笔名为A·谢略勃罗夫和H·谢略勃罗夫。

[13]奥兰多(即罗兰)是意大利诗人卢道维柯·阿利奥斯托(1474—1533)的叙事诗《疯狂的罗兰》的主人公。此诗以查理大帝及其骑士与伊斯兰教徒的战争为背景,叙述骑士罗兰寻找恋人,走遍天涯,后发现她另有所爱因而气疯的故事。

[14]彼特拉克(1304—1374),意大利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先驱之一。

[15]皮埃尔·阿伯拉尔(1079—1142),法国哲学家、神学家、诗人。

[16]弗朗索瓦·特里斯唐 - 莱尔米德(1601—1655),法国诗人和戏剧家。

[17]贾科莫·莱奥帕尔迪(1798—1837),意大利浪漫主义诗人。

[18]雪莱(1792—1822),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19]引自勃洛克的诗作《恶魔》。

[20]弗拉基米尔·阿列克谢耶维奇·皮亚斯特(1886—1940),真姓是佩斯托夫斯基,俄国诗人和翻译家。

[21]引自勃洛克的诗作《声音临近了,她听命于这催人肠断的声音……》。

[22]引自叶赛宁的诗作《我们在渐渐地离去……》。

[23]《战争与和平》中的女主人公之一。

[24]法国西北部半岛,突出于英吉利海峡同比斯开湾之间。

[25]希腊神话中的9位文艺和科学女神(缪斯)之一,掌管悲剧。

[26]小说中译本译作《雨濛濛的黎明》,见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帕乌斯托夫斯基选集》。

[27]引自勃洛克的诗作《秋日》。

[28]俄罗斯的古称。

[29]引自勃洛克的诗作《罗斯》。

[30]12世纪时,主要在芬兰人的基础上形成了俄罗斯平原的第三个斯拉夫人中心,即苏兹达尔公国。此处既指自古以来的俄罗斯,又特指俄罗斯的这一地区。

[31]引自勃洛克的诗作《美洲》。

[32]引自勃洛克的诗作《新美洲》。

[33]古俄罗斯人对古爱沙尼亚人和西芬兰部落的称呼。

[34]古俄罗斯人对古代居住在罗斯托夫湖和佩列亚斯拉夫湖周围的一个芬兰部族的称呼。

[35]引自勃洛克的诗作《我的罗斯,我的生命,我们可以共受此苦吗?……》。

[36]1380年9月8日,莫斯科大公国的军队与金帐汗国的军队会战于顿河右岸之库利科沃原野。在这次会战中,莫斯科公国军队大败金帐汗国的军队,从而保证了莫斯科公国的进一步强盛,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战役。

[37]此段所涉及的内容均出自勃洛克的诗作。

[38]引自勃洛克的诗作《致缪斯》。

[39]三句均引自勃洛克的诗作《陌生女郎》。

[40]引自勃洛克的诗作《旅馆》

[41]引自勃洛克的诗作《报复》。

[42]引自法国作家朱尔·勒纳尔(一译列那尔)(1864—1910)的日记。全句如下:“有关他的私生活,他其实大可不必对我们讳莫如深;可见他并不是一个彻底的作家,因为他的私生活可以说明他的创作。至于他的发疯,倒也许是最美的一页。”——原编者注

[43]里维埃拉原为意大利文沿海地带的意思。此处系指法国的科特达祖尔,即法国地中海沿岸地区,从卡西到芒通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