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十 · 如 是 我 闻 四

题解

说起《阅微草堂笔记》的气息,“浓郁的官邸气”已成定论。以纪昀的身份打打官腔难以避免,但他的说教对象是民众,很多时候纪昀其实是放下了身段的,比如本卷,就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儿。从大的方面来说,儒学文化的情理精神以情感为基础,以理性为指导,讲求通情达理、合情合理,主张尽力化解理性与感情的对立冲突,达到中庸的理想境界。纪昀不赞成宋明理学家的“灭理存欲”,也不赞成感情用事。作为儒学精神的传播者和代言人,纪昀重视人的情感,还有社会交往中的“人之常情”。儒学文化核心的“仁”,首先是感性的、具体的情感,以家庭亲情为出发点。子女对父母的孝顺,父母对子女的慈爱,这是“为仁”的根本;同时,“仁”又是理性的情感,调节、约束情感使之理性化的重要途径是“恕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值得注意的是,“仁者爱人”并不是任意感情的流露、宣泄,“爱人”必须符合礼教秩序。儒家正统的德治理想被封建专制和宗法制的重压而扭曲,给实际操作带来极大的局限,但事实上至少在理论层面上形成了颇具人情味的人文关怀。纪昀强调了这种带有浓重世俗气息的道德治国方略,并对清醒明智的实践者予以充分肯定;他通过众多生动形象的故事明白表露:只有充分体现人性关怀、人情意味,才能获得普遍的认同、信仰和遵循,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长山聂松岩言:安邱张卯君先生家,有书楼为狐所据,每与人对语。媪婢童仆,凡有隐慝,必对众暴之。一家畏若神明,惕惕然不敢作过。斯亦能语之绳规,无形之监史矣。然奸黠者或敬事之,则讳其所短,不肯质言。盖聪明有馀,正直则不足也。斯狐之所以为狐欤!

注释

暴(pù):露在外头,无所隐蔽。这里指揭露。

译文

长山人聂松岩说:安邱的张卯君先生家,有座书楼被狐精占据了。这个狐精经常和人对话。一家的婆子丫头书童佣人,凡是有什么欺瞒别人的事情,一定会被狐精当众揭发。张家的人对它畏若神明,都小心翼翼不敢有什么过失。这也称得上是会说话的戒律、无形的监察官了。但有的人狡猾,如果奉承它,狐精就会为他隐瞒过失而不肯直说了。这个狐精是聪明有馀而正直不足,这大概也是狐之所以为狐的道理吧!

沧州插花庙老尼董氏言:尝夜半睡醒,闻佛殿磬声铿然,如有人礼拜者。次日,告其徒。曰:“师耳鸣也。”至夜复然,乃潜起蹑足窥之。佛火青荧,依稀辨物,见击磬者乃其亡师,一少妇对佛长跪,喁喁絮祝。回面向内,不识为谁。细听所祝,则为夫病祈福也。恐怖失措,触朱槅有声。阴气冥濛,灯火骤暗。再明,则已无睹矣。先外祖雪峰张公曰:“此少妇已入黄泉,犹忧夫病,闻之使人增伉俪之情。”

董尼又言:近一卖花媪,夜经某氏墓,突见某夫人魂立树下,以手招之。无路可避,因战栗拜谒。某夫人曰:“吾夜夜在此,待一相识人寄信,望眼几穿,今乃见尔。归告我女我婿,一切阴谋,鬼神皆已全知,无更枉抛心力。吾在冥府,大受鞭笞;地下先亡,更人人唾詈。无地自容,日惟避此树边,苦雨凄风,醉辛万状。尚不知沉沦几载,得付转轮。似闻须所夺小郎赀财耗散都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