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敢笑荆轲非好汉好呼南八是男儿(第2/10页)

吟声未毕,忽地有一个蟒袍玉带的大官从酒客丛中挤出来,走到跟前问道:“这位先生,敢情是,敢情是——”

和书生同桌的一个年老官员叫道:“啊,你不是吴司马吗?李学士,这位是湖州司马吴筠吴大人,也是咱们同道中人。”

段珪璋正在惊疑不定,不知这书生是何等人物。只听得那书生哈哈大笑,随口吟诗,答那湖州司马道:“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逃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吴筠笑道:“我猜得不错,原来果然是青莲学士。闻名久矣,何幸今日得遇!”

段珪璋又惊又喜,原来他所遇的这位书生,正是他和史逸如素来倾慕的大诗人李白。

原来这位名闻天下的大诗人,不但诗做得好,而且也通晓剑术,他嗜酒耽诗,轻财狂侠,自号青莲居士,别人见他有飘然出世之表,又称之为“李谪仙”,他少年之时,慕游侠豪风,也曾仗剑遨游四方,登峨嵋、上太行、游云梦……看尽天下名山大川,尝遍天下美酒,到了长安之后,得秘书少监贺知章的推荐和赞扬,各方重视,渐渐名传帝阙,连皇帝也知道了他的大名。这位皇帝(唐玄宗)正是中国历代皇帝中少有的“风雅”人物,通晓音乐,也懂得欣赏诗词,他爱慕李白的才华,所以对他特别破例优待,召为翰林学士,并时常邀他入宫赏花、听乐、饮酒、赋诗,但李白不爱富贵,仍然以“布衣”自豪,谈笑傲公卿,结交多侠士,所以他见段珪璋相貌不凡,腰悬宝剑,便脱略形骸,不拘小节,邀他同饮。

段珪璋又是欢喜,又是伤心,心中想道:“要是史大哥在此,得与他所倾慕的青莲居士斗酒论诗,不知该多高兴呢!”

李白哈哈大笑,将宝剑交还段珪璋,说道:“我今日得赏宝剑,结新知,如此乐事,岂可不醉!”左手携了湖州司马吴筠,右手携了段珪璋,拥入席中,立即开怀痛饮,一连饮了几大盅,忽听得“啪”的一声,他将鞋子除了下来,一甩头,又把帽摔到地上,摇摇晃晃地说道:“啊,醉了,醉了,当真醉了!”科头跣足,伏在桌上,果然呼呼噜噜地打起鼾来。

同桌的一个官儿惊道:“青莲学士当真醉了。要是皇上召他做诗,却如何是好?”另一位道:“未必有这样巧吧?”刚才与吴筠打招呼的那个老者笑道:“你们也太小觑他了,李白斗酒诗百篇,喝醉了他的诗更做得好!”

那官儿道:“李白斗酒诗百篇,妙,妙,这一句本身就是一句好诗。”同桌的一个少年笑道:“你知道这句诗是谁做的?是老杜前几天写了一首《饮中八仙歌》送给青莲学士。饮中八仙有贺老大人,还有这位张兄……”那老者笑道:“也有你呢。你忘记说自己了。”那少年笑道:“我是陪衬的。”歇了一歇,又笑道:“老杜写青莲学士那几句,真好像是看到他今天这个模样似的。”吴筠问道:“那几句怎么说?”那少年朗吟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要是皇帝今日果然召他,那就越发对景了!”

段珪璋这时才和那几个人互通名姓,原来那个老者便是为李白在长安揄扬最力的秘书少监贺知章,他本人也是个著名的诗人;那美少年名叫崔宗之,姓张的那个则是以草书名闻天下的张旭,其他几个也是长安城中颇有名气的人,段珪璋也胡乱捏个假名说了。

湖州司马吴筠笑道:“饮中八仙除了李学士、贺老大人、张兄、崔兄之外,不知还有哪几位。杜甫那首诗你可记得全么?”

崔宗之道:“难得今日有此盛会,张兄,就烦你大笔一挥,我把这首饮中八仙歌念给你听,你写一幅草书送给吴司马,就当是咱们和他见面的礼物如何?”吴筠大喜道:“张兄乃是当今草圣,老杜号称诗圣,以草圣写诗圣咏诗仙的名诗,真乃相得益彰,这样的礼物,的是珍同拱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