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乾坤一掷(第4/18页)

傅翔仍想陪师父一道下山,但他深知师父个性,此事他老人家在心中盘算已久,既经决定,再无改变之可能,便把再次要求的话硬生生咽下去了。

方冀说完后心中一轻,伸筷挟了一块酱鸭吃了,喝一口酒,赞道:“翔儿,你这卤味青出于蓝,做得已超过师父的手艺了呢!”傅翔见师父口气变得轻松,也凑趣道:“师父不听圣人说,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翔儿这酱鸭做得多了,自然熟能生巧。”方冀一面点头,一面暗思:“何止做酱鸭,这小子的武功超越老夫,只怕也是指日可待了。”

这天晚上,傅翔做完晚课,坐在床上冥思,他想到这几年来和师父形影不离,亲密更胜父子,明日师父将要下山远行,师父虽然说得轻松,说是去南京“好好打探一番,了解一下情况”,其实他只身入虎穴,可以想见必是万分凶险。

他又想到师父的话:“如今你习武有成,明教绝学在世上已有传人,师父终于可以放心去办这桩大事。”明明透露此去京城,如有下手的机会,师父定会奋力一搏,因为他又说:“朱元璋已经七十岁了。”

傅翔愈想愈为师父担忧,终于他想到:“我要尽快把师父留下的功课做到十成,到时候不管有没有两个月,我就下山去寻师父。”想到这里,便不再忧心,倒床就睡。

傅翔的个性极是爽朗,凡是多忧多愁也无济于事的事儿,在他心中只要有了个法子,便不再去多想。

次晨天尚未明,方冀已飘然下山,留下三页字笺,除了再三叮咛诸事外,便是两个月内傅翔必须修习的文武功课。

三页纸笺上还放着师父的那个鹿皮袋,傅翔打开一看,只见袋内两册明教秘笈和一卷画卷,另外还有一本新册子,封面上写着“方冀药典”,正是师父的笔迹。

傅翔心中一阵激动,师父竟将这些至宝秘笈留给了自己,甚至包括近年来师父自撰的医药宝典,那么他老人家此去是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了。傅翔想到这里,不禁流下泪来,心中便有一股冲动要追上去陪师父同去京城,但他知道此时就算追了上去,师父一定严命自己回来,没有用的。

他望着师父最宝贝的鹿皮袋沉思了一会,便小心翼翼把皮袋及三页字笺藏好。傅翔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孩子,他走出洞外,迎着渐现光明的东方天际吐纳练气,过了一会,体内真气鼓荡,愈来愈澎湃难抑,终于他对着初露脸的旭日仰天长啸,其声如虎啸龙吟,久久不绝,山谷为之震荡。有谁相信,这啸声竟然出自一个十六岁的少年?

山谷中方冀正振衣疾走,忽然听到这啸声,他停下身来侧耳听了一会,嘴角泛起一丝安慰的微笑,用只有他自己听得见的声音喃喃道:“翔儿,好孩子。”

正午时分,方冀已经到了山下小镇。这一路他走得熟悉,而且全是捷径。方冀走的所谓“捷径”,虽快却险,其实神农架顶山高千丈,有些地方曲折绕行需半个时辰方能下来,方冀却是施展轻功垂直而下,一路顺势在石崖或巨木枝干上略作阻留,前后不到半炷香时刻便安然抵达,只是常人却绝无可能如此下山。

小镇沿“南河”而建,南河潺潺流向汉水。方冀在镇中略进面食,就搭船沿河而下。这时河水正涨,兼得顺风之便,一艘木船上乘有十来个客人,张起布帆轻快地向汉水驶去。

方冀坐在角落闭目养神,船上客人多是操湖北口音的大嗓门,也有几个带些陕西口音,还有一对夫妻操着襄阳口音,大家都在谈今年风调雨顺,收成看好,朝廷又颁了减租令,大伙儿嘻嘻哈哈,很是高兴。

坐在方冀身旁的是个商人打扮的矮小汉子,脚前放着一个大布包,背上还掮着一个小包,他不时拉动一下大布包,似乎对自己的行李太大件,占船上太多地方感到有些不好意思。方冀道:“不打紧,没碍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