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自食恶果(第5/8页)

这倒还罢了,还得花费精神去保管它,若是有所损坏或损失,传到宫中去,就是大不敬之罪,弄不好还得为它杀头。而且想把它深藏起来都不行,国公夫人是贵妇,宫中有什么酬酢一定都得参加,参加时也必须将它穿戴起来,那些皇后、贵纪及其他的贵妇人,少不得也要鉴赏一番,这种赏赐,简直受罪。

梅玉对这种殊荣,向来没兴趣的,尤其是事后一连串的酬酢,更感到其苦无比,可是他都耐着性子参加了。

一则是出于他妹妹的请求,他妹妹已经出嫁了,嫁的是吏部史侍郎次子,是个很有出息的年轻人,新科二甲进土及第,前程似锦。史家跟他们议婚时,梅家还没有发迹,正巧倒霉之际,人家倒不是巴结他们,所以梅玉对这个妹夫是挺欣赏的。

梅家老侯爷梅殷自从退去侯爵之后,长驻西山道观中学道,不理人间尘事了,连梅玉去叩见都被小道童回绝了,所以梅玲惟一的亲人就是这个哥哥。

梅家虽然显赫了,但做他的妹妹却只有受牵累了,梅玉长年不在家,家要妹妹费神照顾,最苦的事有许多显赫的事要求郑和,居然也找到梅家来。

郑和主管全国密探,专事调查那些官员们的廉洁操守,有些人被捏住了把柄,就来求梅玲转为说项,梅玲也不知得罪了多少人,幸好梅玉不在,她还有个推托,现在梅玉回来了,她只有把那些请托交给梅玉。

“哥哥!你妹夫只是一个吏部六品部员,实在得罪不起这么多的贵人,你做做好事,把这些麻烦了一了吧!”

梅玉只有打起精神,一家家应酬去,有关的人家提出了有关的答话,能帮忙的地方,也尽量地帮忙,那是郑和故意造成的趋势,要把人情做在梅玉身上。

“国公,咱家捏住了他们的小辫子,倒是不怕他们,但咱家也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绝,所以借机会把人情行在你身上,你跟别人做官不同,你的衙门在西南,平素不在朝中,因此朝中的奥援越多越好,耳目消息也越灵敏越好!”

“郑公,这些人会成为我的奥援吗?”

“他们也许不会成为你的死党,但你们有点利害关系。第一,他们不会落井下石害你;第二,他们见了什么风声,至少会先通知你一声。国公,你跟咱家不同,咱家不怕得罪人,你却是处处以和为贵,你也跟别人不同,别人居心唯忠唯敬就够了,你还得保护圣光寺中那位……”

“郑公,你既然提出了,我也有个疑问,朝中的这一位对大哥究竟是抱什么态度?大哥把传国玉玺和忽必烈藏珍钥匙交了出来,对天下已没有野心了,他怎么还不放心!”

郑和一叹道:“国公,就是这件事,咱家无法答复,咱家还弄不清主上的心意,说他不放心,他还关心得很,第一次西征时就是听说那一位受到了李至善的威胁,变相命咱家带人去帮忙的,可是局势安定下来了,他又有花样了,据咱家所知,主上又另委了龙骧将军张辅,私下召募了一批人,成立了龙骧衙……”

梅玉一怔道:“这龙骧衙又是干什么的?”

“跟密探差不多,名义上以晋王为主事,但晋王只有挂个名,晋王跟沐公爷是连襟姻亲,走得很近,张辅也是出身沐王府家将,龙骧衙的成员也多半是在云南一带召集的,可能是在西南一带要成立一股势力。”

“那是为了抵制大哥吗?”

“这就不清楚了,天威难测,他心里想些什么,谁都想不透,尤其咱家这几年,多半是在西洋,密探事务虽是咱家在兼领着,但咱家忙于西洋事务,就顾不了太多……”

“那不还是郑公的子侄在管着吗?”

“不错,锦衣卫指挥使还是咱家的侄儿郑文龙,但指挥使只能管明里的事,暗中一些事务都是主上自己在管,平时由尚衣监刘哲成兼着,最近张辅跟刘哲成也频频接触,可能是龙骧衙跟沐王爷合成一气,再加上一个亲王,一个尚衣监,这个组合相当可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