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〇回 照文捧二书回归东藩 两侯听众议缓探京信(第2/4页)

噫,玉眼木佛!无学之人,视而不读,读而不通。勿笑无学与文盲。水母无眼,虾子扶之;多目鳗鳢,眼不为用。江湖亿兆贤与不肖,谁知无眼之胜于有眼?汝原来是何物也?乃笔下墨迹,无睛之画虎。狡儿点睛,忽而吓人;神童射睛则又入绢。妖乎?怪乎?神乎,鬼乎?一来一去,休索出处。人面兽心人乃非人;兽面人心竟有此虎。造化小儿颇多机关,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写真写生,画亦非也。有像无像本来空,鼓腹管心无一物,苦海爱河,迷孰之深。一盲导众盲彼岸远;群犬吠于声此岸暗。中流风涛不可妄涉,迷悟在人岂有于汝耶?今我持一炬以为乌有,始可与入无为也。喝。

他念罢偈语,吹了口气,那口气立即变做心火,向虎的画轴喷去,说时迟那时快,画轴立即化为灰烬。在义政公看着惊叹之际,一休又回到原位对义政公道:“眼前已经看到,贫道已度化那虎进入无为的世界,谁还来点睛使世间不安呢?请不要忘记贫僧愚直的谏言,应以俭朴节约为本,可怜百姓的涂炭,那么妖怪就从此消灭,不会有因图小利而失大利之悔了。贫僧想说和想做之事都已说罢做完,就此告辞了。”他说完立即起身飘然而去。

义政公又为这件奇事惊得茫然不知所措,他目送了片刻,忽然想起来对身后的近臣熊谷猿二郎直次和一色驶马幸通等道:“不知汝等怎么想?听说那一休确已在前年〔文明十三年〕 冬十一月圆寂,如今他又来告诫,这是否在做梦?令人奇怪。”他甚感惊讶。直次和幸通听了一同禀奏道:“臣等从旁听到那和尚的宏论明辩,深感景仰,竟没有想到他已圆寂之事。经您这一提醒,才想起他确已圆寂三年了。然而最近却听说有樵夫在京外的北山遇到过一休和尚。原以为是谣言,如今看来那和尚是否没有死?说不清楚。”义政公听到他们这样回答,颔首道:“你们这一说使我想起件事,往日我在谈话中听有学识的小槻雅久说过,在唐山有仙术者,到死时实际未死,而悄悄从棺材中脱出,隐进深山幽谷再不回人间,名日尸解。僧侣亦有此事,如达磨就是如此。昔日菩提达磨被流支三藏毒死,圆寂三年后,魏之宋云出使西域,归途在葱岭遇到达磨带了一只鞋翩翩而来。宋云问他:‘师父,您到哪里去?’答道:‘回西域。’并且说:‘汝主君已经厌驾。’说罢便走过去。宋云回到本土,明帝已驾崩,孝庄即位。孝庄听到达磨之事,甚感奇怪,开冢一看,果然尸体不在,只剩了一只鞋。此事听说见之于《高僧传》和《传灯录》。其后据说达磨来到东瀛,暂住我邦,那与圣德太子咏赠答歌的片冈山饥人,就是达磨的化身。据说这段故事载于虎关师炼的《元亨释书》中。由是思之,一休也是通过尸解迁化而没有死。他身在深山中犹知京师事,告诫我为我解除迷惑,并烧了灵画。这是为堵上好奇者的眼睛,使他们闭住嘴,消除以后怀疑的善巧方便,回想起来实是太可尊敬了。另外仙人以心火焚物也有此先例。昔日释迦的徒弟迦叶佛,调解西域两国的战争,两国之王不听,迦叶便从河上飞身驾云,由身中出火自焚以示寂,说明无常迅速之理,其两国之王深感忏悔,收兵和解,使两国百姓避免了流血牺牲。这是某僧正在茶会后闲谈的,现在想起来了。这些故事都说明神佛的慈悲和佛法无边,回想起我这些年的过错,实令人悔恨。”他顺口咏了首歌:

以往不思民间苦,今摘一支忘忧草。(1)

直次和幸通听了,叩头感佩道:“您的御歌咏得很好自不待言,寓意也很恰当。臣等不懂斯文,听了您的教诲,如同一阵风吹散了一团疑雾,受到很大教益。”听到他们这样称赞,义政公愉快地含笑,对丧失灵画之虎,毫无爱惜后悔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