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是你的主场(第2/2页)

第五次租房被拒后,一个人深夜走在中关村的马路上,我心里想,为什么会这么难。

大城市的万家灯火,没有一盏是属于我的,属于我的那一盏,在我望不到的家乡。

好在,我坚持下来了,没有一天放弃过努力和奋斗。

留在大城市就是选择了奋斗,浑浑噩噩度日就辜负了自己。选择从来都没有对错之分,关键是在选择之后做了什么。如果当时我选择留在家乡,可能也有另一番风景,但也不会体验到如此多的精彩,结识如此多良师益友了。

电影《艋舺》让很多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年轻的时候,也曾经以为自己是风。可是最后遍体鳞伤,才知道我们原来都是草。

但如果我们是风呢?是不是就因为害怕遍体鳞伤,而拒绝了原本可以实现的飞翔?

没有人希望终生被关在笼子里生活,变成单向度的套中人。问题是,给你一整片天空,可以自由翱翔,但也有可能坠落,你是否真的敢要?

《上课记》里,王小妮书写的那些关于“贫二代”的言语和故事,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她的诗歌课作业有过一题:“谈生活背景对人内心的影响”。很多90后学生的共识是:好背景意味着内心足够自信强大,因为有退路。“普通背景就怯一点,别人输了,输的只是钱,我输了输的是生活,没有那么多青山可以留着烧柴,内心就会保守。”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别人有背景,我只有背影。一无所有,谈何追求梦想。

在现世安稳和鸡蛋撞墙之间,多数人出于害怕,最后选择了安稳的一隅。不必忍饥挨冻,也不用担心明天以何为生。但总有少数的人,他们的人生不满足于只是“活着”,他们不能放弃对未来和远方的渴望,并竭尽全力使之成为现实。

有多少次我们放弃了自己梦想中的目标,只为寻求那间名叫“安全感”的房子,似乎只有栖身于此才能安身立命。人生一世草生一秋,追寻和获得的如果不是自己最想要的,只是屈从于别人的价值评判和内心对于所谓安全感的追逐,这样的人生要来又有什么意义?

安全感只能自己给予自己。日日夜夜的努力、奋斗,无数诚意和汗水的积累,让人内心强大,一个人走夜路也能放声歌唱。

《瓦尔登湖》中说:“我不强求别人采取我的生活方式……但我盼望每个人都能非常清醒地去发现和追求他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模仿他的父亲、母亲或者邻居。”

任何一个地方,不是你的故乡,却可以成为你的主场。

此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