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样的 读《西线无战事》

在一次战斗中,保罗意外地进入了敌人的领地。双方的机关枪都无休无止地发射着。他在无所依傍的恐惧中躲进了一个弹坑里。天还没亮起来,保罗只能凭借着听力来判断己方前进的速度。忽然,弹坑里又跳进一个人,极度恐惧的保罗发狂似地将敌人刺死了。这是《西线无战事》中的一个片断。这样血腥而凶残的片断在战争中层出不穷。战争本来就是一头野兽,喷吐战火,吞噬生命。况且杀敌何其痛快!而保罗并没有沉浸在残忍的快感中。在绷紧的神经渐渐舒缓之后,他感到的是不可抑制的悲伤与沉痛。他的妻子现在肯定在思念他,她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妻子与女友,这是无数上战场的男人最深的牵挂。保罗忧伤地想起了这个不幸的人的妻子。他开始明白死于他手下的不是一个概念,一个工具,而是一个血肉丰满的、活生生的人。与自己一样,这个被视作敌人的人,也有亲人、爱情、尊严、童年,有故乡和漫长的成长岁月。

保罗下面的这段话让我深思:“现在我才看清楚,你是一个像我一样的人。先前我想到的是你的手榴弹,你的刺刀和你的武器……现在我看到了你的妻子,你的脸庞和我们共同的东西。你宽恕我吧,伙伴!我们看清这事实太晚了。为什么他们不告诉我们,你们跟我们一样是穷苦人,你们的母亲跟我们的母亲一样在担惊受怕,我们都同样怕死,也会同样死去,也有同样的痛苦……宽恕我吧,伙伴,你怎么会是我的敌人呢?”这是在我读到的所有对战争的控诉和反省中最有穿透力、最温情,也是最引人深思和催人泪下的文字。它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直接上升到人性,上升到我们共同的温暖、思念、幸福与痛苦中。保罗反复悲叹着我们的共同之处。我们都有着自己的母亲和故乡,都要为生活操劳奔波,都有着一闪而过的快乐和清凉似水的傍晚。我们降生于不同的国度,却同在一片大地上,领受着同一颗太阳的照耀。如此深远而微妙的共同之处让我们血肉相连。我们在本质上其实情同手足。保罗,这个20岁的青年,深深地体验到了这一点。他感到自己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兄弟。他反复恳求死者的灵魂宽恕自己,因为他已无法求得良心的平静。杀人的匕首还在他手上,他在血泪中追问不息的是,伙伴,你怎么会是我的敌人呢?

伙伴是如何变成敌人的?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充满着血与火的追索和拷问。伙伴已经变成了敌人。存在的并非尽是合理的,而我们只能接受,战火来临我们无一幸免。小说是以一顿饮食开头的,“我们在前沿阵地后九公里处躺着。昨天我们才被替换下来。现在我们肚子里填满了白豆烧牛肉,吃得饱饱的,心满意足”。笔调轻松而调侃。而很快,读者就得知,士兵们的饱餐是以惨重的损失为代价的。在一次行动中,150人的部队回来时只剩80人了。这些幸运的士兵,完全可以将双份的食物,看作战友的血肉,然而没有唏嘘,没有悲叹,没有眼泪。这表面的平静和满足背后是人性和世界无尽的荒凉。对死亡、杀戮、血腥、残忍……战士们已经习以为常。他们生存的目的就是杀戮,或者被杀。如果你要问他们这一切是为了什么,尸横遍野是为了什么,透过他们的沉默、咒骂,或冠冕的宣言,你将看到一双双空洞、迷惘而虚弱的眼睛。战争集合了人类的一切阴暗和邪恶。折磨士兵的军士、臀部被炸碎后又被战友结果的小战士、掩蔽所恐惧症爆发时精神崩溃的士兵、呻吟呼号的伤员、脑袋被弹片突然削去的战友……这一切每天都在发生,每分钟都在发生。在军事训练中,士兵们就领会到“一颗擦得光亮的钮扣比四卷叔本华的著作更加重要”。这一切更是摧毁了这些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心中美好的信念和善良、单纯的世界观。战争将士兵们带入了彻底的冷酷和虚空中,光明只在书里出现过,而如今他们远离书本也远离故乡,眼前只有流血的现实。作者的悲叹内部涌动着控诉与愤恨:“我们才十八岁,刚刚开始热爱这个世界,热爱生活,然而我们不得不对它开炮。那第一颗打开的榴弹,击中了我们的心坎,我们与行动、追求和进步割断了联系,我们再也不相信它们了。我们相信战争。”一个叫阿尔贝特的士兵干脆利落地说道:“战争把我们的一切都毁了。”对和平和幸福的期待像战场上荒凉的硝烟和野火,烧痛每个人握枪的双手,然而杀戮已经成为他们唯一的选择。“如果我们不消灭他们,那么他们就会消灭我们!”这是士兵的宿命。这是战场上的真理。这是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