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才有光 与徐无鬼通信之一(第2/2页)

一个醒着的思考者,最后只能拥有黑暗,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心碎的宿命。而除此,我也实在看不出鲁迅能拥有别的什么。他的本体是黑暗的,无论他怎样挣扎怎样反抗,最后只能与黑暗融于一体。

我还记得,在我与托尔斯泰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相遇的时候,我是多么激动而欣喜。读到他们的文字时我真有一种被光明从内部照亮的感觉,陀斯妥耶夫斯基心灵拷问的探索上比前者走得更远,他对潜意识的挖掘常常让人惊心动魄,甚至带有某种自虐的性质。这使他常常显得有某种魔鬼的气质。托尔斯泰身上充盈着神性。《复活》里的涅赫柳多夫最后不得不在良心的折磨下跟随那可怜的女子同去西伯利亚。没有人逼他,没有任何人胁迫他放弃身边的一切。一个遭受世人唾弃的妓女与高高在上的他何干呢?而他的灵魂不得安宁。他是在心灵的十字架上的人,除了赎罪,别无出路。只有心存良知的人才会遭受这种炼狱般的折磨,只有心中有神的人才能铸造出这种人物。托尔斯泰和陀斯妥耶夫斯基都是置身于光明之中的。光明自上而下地照彻着他们。他们在与外部世界的生死相搏中并没有被外来的黑暗所侵蚀,他们拼命以内部的光明去感染周围的黑暗,去融化它们,这与只能说自己身上有鬼气的鲁迅多么不同。陀斯妥耶夫斯基在他最后一部著作《卡拉玛卓夫兄弟》中借阿辽沙之口,劝喻正在成长的孩子们要彼此相爱,要懂得珍惜,要知道大家都是同一片土地上的兄弟。完成这部著作几个月后,陀氏便离开了这个让他受尽苦难的人世,他曾说他只怕他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谁会说这个被上帝折磨了一生的人配不上呢?他是在爱的光芒中升入天国的。鲁迅却在仇恨中告别了人世,他批判了一生,到最后时候心灵仍不得安静。这每每让我心酸不已。他是绝不宽恕的;托尔斯泰却曾致信给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恳求他赦免刺杀亚历山大三世的凶手,希望他做一个“不以恶抗暴”的非暴力主义的楷模。这位站立在永恒光明里的文学巨匠几乎声泪俱下:“宽恕吧!以德报怨吧!这样,在数百恶人中将会有几十人离开魔鬼投向上帝。我这个不肖的臣民宁愿做您的犬马、您的奴隶。”托尔斯泰想以爱,以人性中最伟大、最光明、最高贵的一面来拯救这种黑暗的循环。纪伯伦说:“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在流血,一颗心在宽容。”托尔斯泰正是如此。

2001年10月15日至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