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划算的事是把精力投入兴趣(第2/2页)

我们常常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爱好,奇怪的是,大部分业余的爱好者们,态度往往也非常端正、充满热情,也很有毅力,但到了一定程度后往往就很难再有质的突破了,永远留在“业余”水平上。

业余和专业的差别究竟在哪里呢?

现在想来,“追求”才是决定业余与专业的那条分水岭。一个人有没有抱负,其实预设了他在专业上的高度,而决定性的差别在于你想把一件事做到多好。

大家都是因为喜爱才出发,开始时的乐趣也很类似,看书、学习、添置装备、采买文具、创作作品、赢得赞赏,但如果几十年后还是这样在原地踏步,快乐仅仅来自单纯的量的累积,而境界不曾提升,技艺不曾精进,那么曾经的乐趣就会日渐稀薄,你自己也会感到乏味。

很多人对于爱好的倦怠和放弃,并不是因为他们自以为的“突然忙起来了”,或者丧失了耐心和毅力。而是在于最初热情的动力已燃烧殆尽后,却依旧缺乏对卓越的追求,没有满足内心的价值认同来继续支撑前行更远的路。

比如我去见的这位年轻作家,在人人网写作的时候就已经创造出了百万级阅读的热文,在那个社交媒体尚未如此繁荣的时代,可以说是成绩斐然,但他做的事情是停下来反思和寻求自我突破之路,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原先的成功。

他对我说:“其实市面上流行的诸多十万以上阅读量的文章是担负不起‘好文’之名的,它们之所以广受欢迎,只是因为说出了我们的心声,替我们进行了情感宣泄。因此写作者能触碰到一个好选题,无论文笔有多糙,都至少可以拿七十分;如果面对一个只有二十分的选题,天才作家也就是五十分。”

但对于写作的人而言,这样的五十分可能要比那样的七十分有分量得多,功夫全在里面,最能呈现作者的面目。而他所做的,就是主动疏离七十分,而通过一个又一个的二十分选题磨炼自己。

正是因为有这种不止步于当下成绩的自我追求,才令他在过去十年内,一直在不断超越自我。相反,很多当初吃到了互联网写作红利的那些早期写手,却早已湮没于茫茫人海,在信息爆炸的潮流中不知所终。

我看过一本布洛克谈写作的书,其中有句话让我每次读到都能被触动:“写作的唯一理由,是因为你想写,倘若不是这样,你完全可以放弃,去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

人们常说,如果你有一个兴趣爱好,就不要对它抱有太多的功利心,也不要过多拷问它功利层面的价值和意义,只好好享受它带来的乐趣就好了。因为爱好一旦被功利化,就容易丧失了原本的乐趣。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尽管它只是个兴趣爱好,但你仍有必要对它有所企图和希望。这种企图心不是功利的企图,而源自内心喜好所驱动的勇攀高峰的愿景,是一个创作者,对于作品永不满足、永远希望再进阶一步的上进之心。

这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兴趣爱好都简单而渺小,但有两个要素可以让这件可有可无的小事儿在经年累月之后变得不再平凡而成就卓越——一种认真的态度,和不轻易止步于大众满足的高度。

态度和追求,将帮助我们在兴趣这件小事上走得长远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