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困境在于只会选,而不会增加选项

当你面对两个都有缺憾的选择时,你会怎么选?

四处问朋友?排除法?扔硬币数花瓣?还是最后干脆随便选一个?

两难的选择处境最难办。

第一种情况是:其实两个选项都不错,比如同时拿到两所好大学的offer,同时出现两个旗鼓相当的实习机会——这些都属于“甜蜜”的苦恼,不知道怎么选,其实根源在患得患失。

我的一个好朋友提供了一种很聪明的办法:先扔硬币选,硬币落下看到结果的那一瞬间,感受自己是高兴还是失望——从而知道自己心里真正想选哪个。

做好决定后,立刻嘉奖自己,并且向前每走一步,都立刻奖励自己一下,这样你会越来越觉得当初的选择无比正确。

不用担心对错的问题,因为我们一定有可能会做出错误的选择,但重要的是,你的下一步是什么?

其实成年后大部分的人生决策,是没有对错的。迟迟不下决心做决定,最后两个机会都没有了,不如遵照这位朋友的做法,好处是能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并且一旦选择后,就能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你最终得到什么结果,不在于选择了哪个,而在于你选择了以后怎么做。

第二种情况是:你面临的两个选项都不太好,它们各自都只是稍有优点而已,那么此时决策的本质恰恰不应该是决定二选一,而是应该先决策:是二选一,还是都不选,继续寻找更多更好的选项。

如果能明白上面这一点,许多看上去无解的难题,就豁然开朗了。

比如有个同事因为妻子刚刚怀孕,于是决定结束租房生涯,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他四处找买了房子的同事帮着参谋:是在离北京郊区很近的河北买个一百平方米的新房子呢,还是在北京的郊区买个四十平方米的二手房?

问来问去,每个人的建议都不一样。其实大家在给他提建议的时候,也很为难,因为这两个选项都不好:前者,意味着两口子每天都要花约三个小时在往返各自单位的路上,而且公共交通十分折磨人,唯一优点是能有足够空间迎接宝宝出生;后一个选项呢,通勤时间能缩短一个小时,但居住空间狭小,环境也很老旧,如果考虑到生完孩子还会有老人来带孩子,那么一室一厅的格局住四个人,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后来有个经验很丰富的同事给了个主意:都不要买。

为什么呢?因为这位打算买房子的同事,从决定买房到看房,只花了两周时间考察了四套房子。

作为之前从未考虑过要买房的人,夫妇俩对于北京的房价、不同区域的价位、二手房价值等信息,可以说是毫无概念。而决定买房后,他们也没有做任何深入的功课来了解。

所以当你的知识总集就只有四套房子的时候,又怎么可能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呢?

你无法知道会不会还有其他性价比更好的房子。有没有可能住得相对宽敞的同时,交通再稍微便利些?一百平方米和四十平方米之间,还差着六十平方米,那么有没有可能找到一个中间值买下来?

而且作为初次购房者,我的同事还很难判断:现在是相对高点还是低点?房子周边的配套设施如何?他目前只能听信卖方和中介的一面之词。

考虑到他太太才怀孕一个多月,老同事建议他们,其实还有一定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应该密集地做些深入的功课,然后在继续搜集信息的同时,不断看房和请教专家,来更好地提升辨识能力。

《哈佛谈判心理学》里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叫苏菲亚的全职主妇以前从事着家庭医疗工作,她一直渴望重返医疗行业。有次,她的朋友卡米拉邀请她一起去参加另一个城市的周末培训,并愿意带她入场,和她分享酒店房间。培训对于希望重返职场的苏菲亚,是一个很好的再学习、积累人脉的机会,但那个周末恰好是她两个儿子足球比赛的时间,她承诺过孩子们全家一起去。于是苏菲亚面临无法选择的两难:如果去培训,必然让家人们失望;如果不去,则错过非常难得的学习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