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多里诺寻获东方贤士,并为查理曼列圣(第4/6页)

“我的耶稣基督!”“诗人”唉声叹气地说,“就算烂醉如泥,我也无法想象自己会去插东方贤士的屁股。”

“闭嘴,快穿。”波多里诺表示,“我们是为了帝国的荣耀而这么做。”“诗人”口中咒骂着难听的话,而东方贤士这时候看起来已经像是神圣罗马教会的红衣主教。

隔天波多里诺就动身出发。在巴黎,十分熟悉东方的阿布杜,为他安排和一位知道更多的圣维克多议事司铎会晤。

“东方贤士,嗯!”他说,“传统中对他们的谈论从不曾停止,许多教士也都一再提起,但是《福音书》里面却有三部什么都没说,《以赛亚书》和许多先知的语录当中也都只字不提。有些读者认为内容涉及了东方贤士,但也可能是其他的事情。他们是什么人,他们真正的名字是什么?有人说是拜占庭皇帝荷尔米·赛勒乌奇亚,萨巴王贾斯德卡,赛巴王培洛兹;其他人则认为是霍尔、巴桑德、卡伦达斯。但是根据其他几位可信度更高的作者,他们的名字是梅尔贡、贾斯帕和巴塔萨,或是梅可、贾斯帕雷和法迪沙达。也有人认为是玛加拉特、贾贾拉特和沙哈辛,或是亚培留斯、亚梅留斯和达玛士库斯……”

“亚培留斯和达玛士库斯听起来不错,让人联想到遥远的国度……”阿布杜说,他的目光远远地望着天晓得什么地方。

“那为什么不干脆用卡伦达斯?”波多里诺反驳他,“我们要找的并不是你喜欢的三个名字,而是三个真实的名字。”

司铎又继续说下去:“我比较倾向于毕提沙雷亚、梅里奇欧和贾塔斯法,第一个是高多里和萨巴的国王,第二个是努比亚和阿拉伯的国王,第三个则是塔尔西斯和艾几塞吾拉岛的国王。他们动身旅行之前是否已经彼此认识?他们互相并不认识,他们到了耶路撒冷才遇在一起,然后奇迹般地认出彼此。但是也有人表示他们是住在维多利亚山或沃斯山上的学者,他们在山顶上观察天相。造访过耶稣之后,他们还是回到维多利亚山,后来一并加入使徒托马前往印度传播福音,只是在这个故事当中,他们并不是三个人,而是十二个。”

“十二个贤士?不会太多了吗?”

“那也是金口圣若望的看法。其他的人则认为这十二人的名字叫做斯旺德、旺兹、沃斯帕、阿斯克、斯罔、阿幼、阿西斯、阿斯顿兹、慕乌、阿舍、奈斯帝、米威克。不过还是要小心,因为奥利金曾经说过,他们就像诺亚的儿子,也像他们出身的印度一样,总共只有三个。”

就算总共有十二个王,据波多里诺的看法,反正他们在米兰找到的就只有三个,而他们就是要用这三个来建构一个能够被接受的故事。“我们就说他们叫做贾斯帕、梅奇欧和巴塔沙,依我之见,这几个名字比我们这位德高望重的大师刚才像打喷嚏一样叫出的那些名字好念多了。现在的问题是他们如何抵达米兰的。”

“既然他们已经到达那个地方,这一点对我来说似乎并不构成问题。”司铎表示,“我相信他们的坟墓是被君士坦丁之母,海伦皇后在维多利亚山上发现。一个能够找到真迹十字架的女人,一定也能找到真正的东方贤士。是海伦将他们带回君士坦丁堡,然后安置在圣索菲亚教堂里。”

“喔,不行!这么做的话,东方的皇帝会要求我们解释是用什么方式弄到手的。”阿布杜说。

“别怕,”司铎表示,“如果他们抵达圣厄斯多日教堂,肯定是厄斯多日这位圣徒带他们来到此地。他在拜占庭皇帝莫里斯在位期间,也早在查理曼的时代之前就已经离开拜占庭,前来米兰接掌主教的位子。厄斯多日不可能偷窃东方贤士的遗体,所以是拜占庭皇帝送给他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