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能有几多愁说南唐二主(第4/7页)

摊破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kān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sì )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此二首是中主的名作。《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算是《浣溪沙》的变格。词的音乐部分有时候会做一些调整,分出添声、歇拍、摊破、减字等变格,《摊破浣溪沙》始自中主,故又名《南唐浣溪沙》。《摊破浣溪沙》是把《浣溪沙》的上下片的第三句,由和婉的七言句法,变作一个七言句和一个三言句,三言句字少语精,表现力就比《浣溪沙》要强很多。

两首名作,自字面意思看,前一首悲秋,第二首伤春,这本是千古文人热衷的题材,只是中主在低回婉转中不失悲壮,故为难能。

试看“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开笔即已苍茫正大,绿波无垠,枯荷狼藉,而愁心正如这无垠的绿波,漫无涯际。人与韶光一同憔悴,已是伤心不忍言,就像是书法中的提笔,再加以“ 不堪看” 三字,譬如书法中的顿笔,一提一顿,自然真气流行。过片“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由哀怨转为凄婉,是化实为虚之笔,把实在的浓愁转化为凄婉的虚景,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这算是作诗填词的一个重要技巧。到结二句则用重拙之笔,反以直露为美。不过直露之笔,设非情感极其浓挚,是很难动人的。

第二首伤春之作,很见天赋,不仅仅是创作技巧的高明。开笔“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就是天才的杰构。意谓能挂起珍珠帘,却挂不住郁结在心的春恨,堪称兴中有比。兴,是欲说甲事偏先说乙事,比,即以甲事喻乙事,二句欲说春恨难遣,先说手卷真珠,又暗以真珠上玉钩喻“ 春恨锁重楼”,故意味尤其绵长。“风里落花谁是主”,此句显示词人的无意识。非不知谁是东君之主,实是词人中心摇摇无主,不知国家的前途命运何在。“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也是名句,青鸟本为西王母的使者,后喻指爱情之使,丁香开花细小,但繁茂非常,以青鸟、丁香的纤微,映照云外、雨中的苍茫浩瀚,喻指人在难测的命运面前,是何等之渺小,即使生为帝王,又如何能摆脱命运的摆布?一结“ 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以三峡之水,喻浓愁不断,有一种浩荡奔流的气势,婀娜中见出刚劲,这才是大作家的手段。

王国维特赏“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二句,以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龙榆生先生不同意他的观点,以为中主实有无限感伤,非仅流连光景之作,他说正因中主忍辱含垢,委曲求全,所以才有百折千回之词心。王国维对这两句的解释偏于形而上,是哲学化的理解,相对而言,龙榆生先生的见解更具说服力。

后主是李璟 的第六子,本名从嘉,字重光,登帝位后才改名李煜。后主生得两腮丰满,额头开阔,且一目重瞳。重瞳是眼中有两个瞳孔,古代相人以为是帝王异相。但后主初为帝王,终沦降虏,最后竟被宋太宗赐牵机药酒毒死,人生遭际之惨,反不如南唐普通百姓了。

后主的性情,比诸乃父更加柔弱。他天资纯孝,侍奉元宗恪尽子道。李璟 崩殂之时,他痛哭伤身,以致虚弱到只能扶着拐杖才能站立。从保大十三年(955)开始,北周三次侵略南唐,南唐经济受到很大破坏,后主嗣位后,专以爱民为急,减轻税负,不随意征调人民服役,宁愿向中原政权俯首称臣,也不启衅用兵,南唐百姓遇到这样旷世难逢的仁德之君,总算过了十五年的安生日子。后主虔心向佛,崇奉沙门,甚至亲自削厕筹给和尚用。( 古人如厕不用纸 , 用竹片刮 , 名曰厕筹 。) 他也不怎么吃荤,曾买禽鱼放入山林大泽,谓之放生,后世信佛之人放生,即自后主始。他居心极慈,御史弹劾大臣,过于峻急的,都不做批复,遇有死刑需报皇帝批决,一定是从轻发落,相关部门援法力争,他没法再为死囚开脱才流泪同意死刑。有一次,他从青山打猎回来,心血来潮跑到大理寺去,逐个审问,开释了不少囚犯。大臣韩熙载上疏,说皇帝不该直接干预司法,更不该驾幸监狱之地,应该从皇帝的内库里罚钱三百万给国库。后主虽未听从,但也毫不生气。在他的身上,是见不到一点专制帝王的阴刻凶残的。他的死讯传到江南,不少老百姓跑出家门,到巷子口哭泣着祭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