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悲剧中提纯李煜(第8/8页)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这样的气象,断非花间词人所能显出;“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这样的情怀,没有切身体验的人怎能感觉得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沉痛,古今又有几人能体味得出?

伟大的艺术家往往是这种人,他们承担了常人无法承担的苦难,然后将苦难下的挣扎和呻吟化为文字、画面和旋律,而当多年之后承受了相似苦难的人们看到他们的艺术品时,会从这些文字、画面和旋律中获得慰藉,得到安抚。换言之,他们是用自己的毁灭为代价,成了后世无数痛苦人们的代言人。所以王国维说:“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李煜用自己悲剧的生命,为后人所有生命的沧海桑田做了注脚,为后来所有的天翻地覆做了代言,而他自己的生命,也被这悲剧提纯、升华,超越了时间与空间,永垂不朽。

王国维对李煜评价极高,他说:“温飞卿(温庭筠)之词,句秀也;韦端己(韦庄)之词,骨秀也;李重光(李煜)之词,神秀也。”他还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

纳兰性德也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饶烟水迷离之致。”(《渌水亭杂说》)

可以这样说,李煜不仅把宋词之旅由花间词的羊肠小道引向了婉约词的宽阔大路,更为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埋下了伏笔,是承前启后的大宗师。

李煜死了,被毒死在一千年前他四十二岁的生日宴会上。对于天才来说,四十二年似乎都太长,因为就在他被囚禁的四年时间里,他就改变了中国最重要的诗歌——宋词的发展方向。他的死,其实是用生命对神祇的最后一次献祭,这祭典使他的生命超越了肉身而得以不朽。从那时候起,人们都知道,曾经有那么一个皇帝词人,而人们更会记住,这个叫李煜的男子,就是词人中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