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告或者废话

关于忠告,我们有太多的格言。古人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老人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总而言之,都是教导人们,要听忠告啊,不然马上就会撞到南墙。

也有不爱听人劝的,最著名的格言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这其中说的“别人说的”,除了批评嘲讽,难道就不包括别人的苦口婆心的“忠告”?

可见忠告本身就面临证伪。

哪些是忠告哪些是废话?哪些能听哪些不能听?

忠言逆耳,但逆耳的未必是忠言。如果用逆耳来判断忠告,那岂不是人人都要听从那些骂大街的人的意见?也许有人会说,得看对方的出发点。但是对方就算是以为是为了你好,他们是最爱你最疼你的亲人,他们却永远不是你。他们和你的立场不同,观点也不会相同。他们对你方方面面发表意见,恨不能替代你生活,替代你做每个决定,但他们真能替代你么?你愿意就被替代了么?他们这种种意见,也许真有值得听从的忠告藏匿其中,但必然也包括大量的废话,你如何筛选?

忠告还是废话,这是个吊诡的问题。

从出发点和逆耳度不能判断,那只好从结果判断了。

但如果从一件事情的结果来反推,当初的某句话是忠告还是废话,那又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设想一下,当初比尔·盖茨想退学创业,他身边一定也充斥着各种“忠告”。如果他听从了那些劝他留在校园的意见,也许后来的他就不会有那么大的成绩。但后来有很多效仿者,纷纷要退学去创业,他们也一定被同样的“忠告”包围着,一定有人没听忠告,最后出来创业也没有成果。这样的人,老大徒伤悲的时候,很有可能后悔当初没有听从那些劝学的忠告。

同样的意见,却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所以,忠告从结果上来看,都很难判断了。

而且,在这个世界上,意见是越来越多,面对这些意见,抉择才是问题。

就像唐太宗,公认的最能听取意见的人,但你也能想见,他每天会被多少意见包围,有说东的,自然也有主张西的。所谓能听取意见,其实是指,他面对种种意见,有着高明的抉择能力。

《南方都市报》的前总编陈益中,多年前我碰到他,听到他说的一句话,觉得很有启发。他说,每天他们会收到大量的读者意见,说什么的都有,他不会为此发愁,因为他知道,自己才是全副身心都在这份报纸上的那个人,自己才知道这个报纸的思路,知道这份报纸的努力方向。我明白他的意思,不是仅止于听不听意见,而是他自己知道如何判断,如何去做。

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能看到的是,在他和他的后继者共同的努力下,《南方都市报》当之无愧地成了中国最好的都市报,不仅得到了读者和市场和认可,他们的新闻报道,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进步。比如“孙志刚案”的报道,直接导致了“收容审查制度”的废除。

再回到“忠告”和“废话”的问题上,我们就看得到,与其被众多的意见困扰,不如判断、选择和行动。而要判断一句话是忠告还是废话,我们需要的仍是学习、思考以及行动后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