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领会意图(第7/19页)

开了门,并不是苏雪仪,而是一老一少母女俩。

卓小梅认识这母女俩,是城郊乡下的。近几个月以来,母女俩隔三岔五就要来纠缠卓小梅一回。女孩名叫郑玉蓉,师范学院幼师专科毕业,母亲是陪她来找卓小梅要工作的。郑玉蓉身材苗条,长相也很靓,天生是块做幼师的料子,卓小梅对她的印象不错。而且幼儿园也正需要这样年轻漂亮的老师。只是机关幼儿园跟别的单位一样,早已超编,人满为患,好几年没进过像样点的年轻老师了。没进过年轻老师,并不等于没进其他人,偶尔也会进一个两个,却是些不懂幼儿教育的半老徐娘,顶多能做做保育员或搞搞后勤。可那都是有硬后台的,不是一言九鼎的市领导的亲戚,就是大权在握的市委局长主任的家属,或是职能部门实权科长副科长的关系。还带着编制,财政负责拨付人头经费。至于郑玉蓉这样既年轻又懂专业的年轻人,只因没有后台,园里再需要,也无法要进来。这种现象也不是机关幼儿园所独有,随便哪个单位都如此,中用的进不来,进来的不中用。

卓小梅也就对郑玉蓉爱莫能助,为她进不了机关幼儿园,也为机关幼儿园要不了这样可用的年轻老师深感惋惜。母女俩却不肯死心,说他们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人,好不容易出了郑玉蓉这样的人才,家里杀掉栏里的猪羊,砍光山上的树木,又四处举债,才勉强供她读完幼专,本希望她毕业后找个工作,做上体面的城里人,同时帮助家里还些债务,谁知毕业便等于失业,跑了好多单位也没人肯接受。最后只得盯住机关幼儿园,将卓小梅牢牢粘住。卓小梅反复解释,把园里的人员情况如实掏给了母女俩,怎奈她们就是不肯放弃,还几次给卓小梅送钱送物。达不到人家的请求,卓小梅哪敢收钱收物?每次都费很大劲退给了她们。有一回推让之间,母女俩用力过猛,卓小梅脚下一滑,站立不稳,往墙上栽去,额角磕了一个大包,至今还紫着,没完全消肿。

这天中午,母女俩提了两条鱼,说是刚从自家鱼塘里捞上来的。卓小梅脸色一沉,指着自己额角,说:“你们看到没有?我这里还是鼓着的呢。最好把鱼拿走,免得跟你们拉拉扯扯,又让我遭殃。”母亲涎着脸道:“都是我们的不是,让您吃了这么大的苦头。这鱼是给您压惊的。”卓小梅说:“我又没惊着,压什么惊?”

母亲跟卓小梅说话的时候,郑玉蓉提着鱼去了厨房。正要追上去扯住郑玉蓉,手机响了,卓小梅只得先接电话。是苏雪仪打来的,问她可不可以走了。卓小梅只得要她稍等片刻。放下手机,郑玉蓉已回到客厅,卓小梅想想自己也扯不赢她俩,干脆到杂屋房里提了桶油,算是跟她们等价交换,这样也就谁也不欠谁的了。

那母亲倒是痛快,高高兴兴地把油提到了手上。可旋即又从身上掏出一个信封,放到茶几上。卓小梅火了,说:“你们还要干什么?”母亲说:“这点小钱是赔您医药费的。”卓小梅耐着性子说道:“我没花过医药费,只在园里的医务室涂了点碘酒,用不着你们赔什么医药费。”那母亲说:“那您就去买点补品,补补龙体吧。”

卓小梅甚觉好笑,自己贱民一个,什么龙体喽,连凤体都不是的。拿了信封要还回去,她们已到了门口。卓小梅弹过去把门堵住,一边往做母亲的怀里塞。母亲的泪水都下来了,说:“卓园长,您只要留下这个信封,以后我们再也不来找您了。”卓小梅哪相信有这样的好事?说:“你们要来,我挡不住,你们不来,我也不会去请你们。至于这个信封,你们就是捅我一刀,我也是不敢要的。”

两人正拉扯得起劲,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郑玉蓉咚的一声跪到了地上,声泪俱下道:“卓园长您就收下吧?今晚您再不收下,我母亲就活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