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说大论小(第3/4页)

心中惟大,自然目中无小。修得起阔气的大广场大马路,却嵌不牢大广场大马路边上的小瓷砖,一脚踩上去,泥水四溅,弄你个满身污秽。砌得起数十层的大宾馆,却造不出一只可用的小马桶,大宾馆里面的抽水马桶十有八九抽不出水。北京上海号称国际大都市,建设规模之大确也世界少有,可偏偏埋不好下水道里的小水管,暴雨一来,顿成汪洋大海。都说做领导有一条大经验,就是要善于谋大计干大事,叫做大权独揽,小权分散,抓大放小。于是管得住治得好百万千万之众,却管不住身边的小秘书,小秘书往往又有大能耐,酿出来的总是惊天大案。想着法子做大GDP和财政收入的大数字,却对部门小金库视而不见,见而不问,问而不责,岂料小金库里放的都是大资金,大范围大数额的腐败窝案、窜案由此而生。年年出台廉政建设大举措,却怎么也堵不住一张小嘴巴,全国每年都要吃掉两三千个亿的大公款。处处建设大水利,大钢铁,大油田,却封不了遍地开花的小煤窑,大矿难才总是层出不穷。

心中惟大的直接表现是自我膨胀,盲目大化自己。殊不知再膨胀、再大化,也膨胀不到哪里去,大化不到哪里去。茫茫宇宙,偌大的太阳原是微尘一粒,地球连微尘都算不上,地球上的人类就什么都不是了。膨胀和大化唯一的效果只能闹些笑话,留些笑柄。大鸣大放背后是大骗局大荒唐大闹剧,紧随大跃进的是大倒退大饥荒大死亡,文化大革命制造出来的是大动乱大危机大灾难。天天高喊实现全人类的大解放,我看还不如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情,让小百姓得点小恩小惠。

巧的是我现在所从事的小说创作,也带着一个小字。有些大学请我去搞文学讲座,要我谈创作体会,我说过三句话:诗歌要歌,散文要散,小说要小。小说不是大说,不是大言炎炎。这不是指的人物和题材,小说当然可以写大人物大题材,但一定要从小处着笔,因为大人物也是人,大题材需小细节来支撑。作者的心态也要小,不要动不动就摆大作家的架子,总想着做读者的灵魂工程师,好为人师,时刻不忘自己是大作家的人很多。搞笑的是,觉得自己那莫名其妙的所谓小说就是大作品的,偏偏被读者小看,弃之如敝屣。何况文学不是大众消费品,一本小说能发行到三四万册已属畅销书。这与中国十三亿人口相比较,是个什么概念,谁都明白。业内人士知道,如今绝大多数作家的书出版社压根不敢出版,就是硬着头皮印个三五千册,也无人问津,惨遭退货。我的意思是文学永远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不读文学作品是饿不死人的,相反若全国人民都去读同一部小说,背同一首诗词,这个民族一定有病。因此想通过文学造大声势、弄大动静、出大影响,永远只能哄住自己。有些作家写了一两部作品,就自以为了不起,就可以俯视众生,是很可笑的。

我丝毫不敢大视自己。我是1960年生人,那是个饿殍遍野的年代,侥幸活下来的没几个不得水肿病,父母能生下并养活我,实属奢侈,我已别无所求。我后记里有言,1960年是鼠年,我也就非常甘愿做一个无名鼠辈。我等鼠辈没什么创造力,生命力却跟老鼠一样非常强大。认定自己是鼠辈,我也就大半辈子了,没有过什么远大志向。读中学时就曾饿着肚皮却还要挑着爱国粮往粮站送,也不管那吃我等小民送的爱国粮的人爱不爱国。那时我最大的志向是做一个生产队长,把庄稼种好,大家能有口饱饭吃。师专毕业后回到老家教书,我的追求是做全县一流的语文老师。接着去了县志办,我最大的愿望是修一部一流的志书。后来进机关做秘书,有了奔仕途的机会,可我却茫茫然,不知这仕途怎么奔下去,尽管我还是从秘书做到副主任和主任。机关里有句话,叫做群众最怕领导没爱好,领导最怕群众没追求,碰上我这没大追求的,领导也是爱莫能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