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图(第2/7页)

那次与格林伯格谈话以后,别的事情长久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虽然那些神奇的字眼被书商朋友们反复念叨了许多遍,“你那本漂亮的小说卖得不错”,它带来的收益却无论如何维持不了生计。我想找份工作,等把乡下积存的储蓄差不多花光的时候,我也谋到了职位。那几年生计窘迫,至少是徒劳无益。白天在办公室忙忙碌碌,晚上到家后我也无心写作。但偶尔,我也能振作起来,每礼拜都零敲碎打地写上几笔,时断时续一年下来,总算完成了第二部小说,虽然比第一本短些。旋即我也就体验到了我们这个行当最苦涩的一面:夹着手稿,四处奔波。有些编辑看上去已经不记得我的第一本小说了,当我谈起当年的盛况,他们将信将疑。若是编辑对那本小书记忆犹新,则会说这一部不及原先的精彩,为了表明会谈已经结束,他们会摇晃着脑袋宣布说:“你不如放弃吧。第二本小说纯属败笔。”

一天,我在学院咖啡馆和格林伯格碰面。我即刻就想起了达韦尔,于是向他打听。他说:

“是个悲惨的故事。起先他把车卖了;后来房子也转手了。生计艰难。还有个男演员跟他境况差不多,这人告诉我,他们曾经一块儿在外省巡演。巡演期间他们实际上住在候车室里,一杯牛奶咖啡、几片面包就算凑合一顿饭。可这位男演员跟我保证说,这点艰难干扰不了达韦尔的心气儿。只要还能工作,他就挺高兴。”

独裁政府时期,巡演的机会越来越少,到最后索性终止了。整个国家进入停滞状态,因为只要力所能及,人们都选择隐逸蛰伏,好让别人忘了自己。遗忘似乎是那段日子最好的避难所。至于达韦尔,同样遭人遗忘,虽然他并没有刻意谋求平安。他没有理由寻觅避难所,因为他从不涉身政治,即便是演员协会的内部政治。如此一来,救助他,既不算保护盟友,也不能施恩于政敌,那么也就没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这段时日,达韦尔大部分时间都在失业中度过。

后来有一天,我忘了在哪儿惊喜地读到达韦尔即将领衔主演《加图》的消息。报道说,下一个演出季,这部著名悲剧将在多艺剧场重现舞台。那一周的某个晚上,我和格林伯格聊起了这则新闻。

“有时候,料想不到的事就那么发生了。”他慨叹说。

“我期待已久,”我说,“真是怪哉,在我们这个时代,居然还有一位剧院经理会记得这部古典戏剧里的瑰宝,真正不可思议的是,他居然有这份慧眼,挑中达韦尔来演加图这个角色。”

“不是剧院经理一个人的功劳。”

接下来他向我解释说,那位叫做罗马诺的剧院经理选了悲剧《加图》,是因为剧作家已经死了两百多年,不可能跳起来索要版权。

“录用达韦尔的功劳还得算在人家头上。”我应道。

“剧院经理的夫人原来是达韦尔的女友,人是她推荐的。”

我脸上肯定露出了不悦的表情,否则格林伯格不会问我出了什么事。

“没什么……我崇敬达韦尔,差不多是热爱他,所以我希望如果他交了好运,这里面的来龙去脉也应该是纯洁干净的。”

尽管格林伯格身材矮小,时常痉挛抽搐,总体看上去懒散虚弱,但你不得不敬佩他的思辨力量。

“你乐不乐意无关紧要,”他口气坚定地对我说,“一位女士恳请她丈夫救助正在落难的旧情人,无疑是慷慨、高贵的。”

“我钦佩她……”

“应该钦佩他们每个人。达韦尔值得钦佩,因为他什么也没要求,因为他配得上旧情人在激情过去后,还站出来替他讲话。那位剧院经理值得钦佩,因为他的做派像个真正的专业人士。别人把好演员推荐给他,他就录用了,不受私人生活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