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愤填膺,肝胆皆冰雪张孝祥

张孝祥是南宋著名词人,号于湖居士,唐代诗人张籍的后代。他才思敏捷,词风豪迈,因为仰慕苏轼,每次写了诗文,都要问问周围人:“这篇跟苏轼比怎么样?”也许南宋人无法回答这个高深的问题,但后人确有定论:纵观宋词史,张孝祥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对南宋词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宋史》记载,张孝祥“读书过一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言”,绝对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张孝祥考进士时颇费周折,原因是那年与他一同参加考试的还有一位重量级人物,此人正是秦桧的孙子。

秦桧为了自己的孙子能够金榜题名,十分有效地利用了官场的“潜规则”,以宰相的身份和权势迫令主考官屈服,将自己孙子列为状元。试卷送到高宗手里后,皇帝非常生气,觉得这秦桧的孙子说起话来跟秦桧平时一个套路,毫无创见。而张孝祥的卷子见解独到不说,书法也比较帅气。高宗一想秦桧平时的所作所为,心中立刻有数,于是决定举行殿试。

再说那张孝祥,考完试后就知道秦桧做了手脚,心里非常郁闷,觉得自己再难出头,所以终日借酒消愁。结果,天降喜讯,忽然传来消息说皇帝要殿试。张孝祥心里非常激动,他矗立庭前,提笔成文,龙飞凤舞一气呵成,觉得不如此便不足以倾诉心中的惊喜。高宗一看,明明就是人才啊,于是立刻钦点为状元,也借此打击一下秦桧的嚣张气焰。

等张孝祥中了状元后,秦桧的奸党曹泳为了拉拢新科状元,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张孝祥。张孝祥对秦桧一党深恶痛绝,硬是拒绝了这门亲事。更让秦桧气愤的是,张孝祥刚刚登第就上书皇帝为岳飞喊冤,公开和秦桧作对,站到了主战派的队伍里。

秦桧心中大不悦,觉得张孝祥软硬不吃,现在又是皇帝面前的红人,留着他必有后患,于是编了个罪名,告张孝祥父亲张祁谋反。罗织莫须有这种罪,在秦桧手里已然驾轻就熟,张祁被关入大牢。不幸之中的万幸是,秦桧很快就死了,张孝祥上书为父伸冤,很快就得到平反。皇帝再次重用张孝祥,起草诏书,批阅文件,他终于开始了真正的仕途生活。

张孝祥任职期间屡屡上书,提议加强边防,抵御金人;还提出许多改革的举措,显示了远大的政治理想。他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向,词作也多以此为题材,最著名的《六州歌头》便是这类主题的代表作。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羽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六州歌头》

词的上片写大时代宋金对峙的局面,下片写小个体壮志难酬的人生。从朝廷当政者安于现状,到中原百姓空盼复兴,其中往来穿梭时不待我的感伤,令人读罢悲壮难平。尤其是最后一句“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既表达了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凄凉,也暗示了对朝廷屈辱求安的强烈愤懑,不禁令人感慨良多。

这首词是张孝祥留守建康时期所作。那次宴会上,他作词后,主战派张浚沉默不语,起身离席。可见,这首《六州歌头》对主战人士内心触动极大,也因此被很多名家誉为“词史”。

张孝祥填词,一方面学苏轼的“疏豪”,另一方面,他也学苏轼的“狂放”,兼具浪漫主义情怀,运笔自如,如法天成。前面这类的典范是《六州歌头》,后者翘楚当归《念奴娇·过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