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莫尔传 关于旅行(第6/8页)

乌托邦人认为,真正的快乐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包括:精神层面和身体层面。

精神层面包括智力,窥探真理所获得的快乐,还包括对过去的美好的生活的回忆以及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身体的快乐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新鲜感带给人们的快感。比如,某些快感的丢失,是可以通过进食来恢复的,当人们进食后这种感觉就会再次得到。有时候排泄体内的粪便,夫妻同房或者挠痒也有这种感觉。另一方面的快乐,与补偿身体的需要无关,也与消除身体的不适无关,它就是从音乐中获得快感,它将快乐融于某种潜在的力量之中,余音绕梁,刺激我们的感官神经。

身体层面的快乐在于身体的健康,气血旺盛,这是乌托邦人的共识。这种快乐就在于身体远离病痛的折磨。即使没有其他的快乐,身体健康,没病没痛,这本身就是一种真正的快乐。这种快乐不同于饥饿时的感觉,既没有那么强烈,也不容易感知。然而,很多人把健康当作最大的快乐。乌托邦人都认为快乐至上,一切都以快乐为基础。拥有健康,生活就显得悠闲自得;缺少健康,快乐就是妄想。一个人因为缺少健康而快乐,在乌托邦人看来,那是其知觉的麻木引起的,并非真正的快乐。只有我们感到自己不是健康快乐,我们才意识到健康的存在,不然,有些人根本不当回事。很久以前的元老会议上,乌托邦人就已经否决了那些认为健康不是快乐的意见了。而如今的乌托邦,老少男女都一致地认为,健康是最能促进快乐的元素。他们认为没有健康安泰就没有快乐,关于疾病是源于苦恼还是苦恼源于疾病的问题,两者倒没有什么差别,究竟还是一个事物。因为假如将疾病和苦恼分开,苦恼是快乐的敌人,同理,疾病也是健康的敌人。所以,不管快乐与健康是等价的或者是因果关系,总而言之,健壮的人必然快乐。他们还说,我们吃饭,是因为我们的健康会因为饥饿逐渐下降,健康便与食品有密切的关系,和饥饿作斗争。当健康的体魄在这个过程中渐渐积蓄能量,它就使我们的身体变得和以前一样生龙活虎,并且感觉到这其中的快乐。健康是在与饥饿的斗争中取得的胜利,所以应该高高兴兴地过日子。而斗争的唯一目的便是恢复体力,当最终达到目的后,身体怎么会变得迟钝呢?怎能对健康不屑一顾呢?大胆地猜测,没有人会在健康的时候觉得自己不健康吧?难道一个人已经麻木不仁,会对一个健康的自己抱憾而不是充满喜悦之情?喜悦,顾名思义,快乐的另一种解释。

乌托邦人认为精神层面的快乐是主要的、基本的快乐,所以倍加珍重。在他们的世界里,这种快乐最根本的东西来自励志笃行,自我反思自我的生活是否有瑕疵?他们认为健康是身体的第一大快乐。他们喜欢美味佳肴,只不过是因为健康的需要罢了。这些东西自身并不能带给我们快乐,但是他们可以抵御疾病入侵,故而令我们感觉快乐。聪明的人总是把疾病扼杀在摇篮里,而并不是等到发病再治疗;情愿防患于未然,也不为了痛苦而去寻找良方。假如为了驱赶病痛而寻求快乐,倒不如不要这样的来自身体的快乐。一旦一个人把这样的快乐作为自己的最大的快乐,倒不如说他的快乐便是与忍饥挨饿、挠痒、吃饭喝水为伍。我想世人都应当知道这样地活着无比的可怜,这是多么卑贱,毫无高尚可言。大快朵颐的口福和饥饿紧密联系,快乐时有时无,这便是它附加的痛苦,显然,痛苦占据了大半时间。因为苦乐同行,同时消亡。因而,在乌托邦人看来,这样的快乐很难得到好的评价,只在这个范围里才有它的价值。但是他们也感谢大自然给予这样的恩惠,大自然母亲愉快地引导她的子女,尽情地享受它。试想一下,我们每天驱赶饥饿的东西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而是苦草毒药,那是多么的可悲呀,令人心生厌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