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rimizu桑 シリミズさん(第4/8页)

连接的主屋部分依然是旧的。

主屋经过至少三次的增建与改建,最古老的部分屋龄将近七十年。每一部分的建筑时代不同。墙壁也一样,从京壁(2)、灰泥墙到板壁,不协调地连接在一起。

再过去还有屋子。

主屋与别的建筑物相连。

不,原本那边才是我家。

那边更古老、更陈旧。我觉得落成以后,至少历经二百年的岁月吧,是一栋宛如在古装剧中登场的日式房屋,属于文化财产的等级。

不过,这栋建筑物无法成为文化财产。怎么想都没办法。

因为不曾受到良好的维护。

不论是屋顶、地板、柱子,都拼拼凑凑,这里修一下,那里改建一下,面目全非。排除细节,那的确是一栋老屋子。然而,仅仅看上去陈旧,无法分辨究竟属于哪个时代。

简言之,成为一栋只是陈旧的古怪建筑物。

倘若善加保养,起码能成为县的指定文化财产。这么一想,感觉有些遗憾,但一直在使用,会改变是理所当然吧。

毕竟有人居住。

不……

也不算。没人居住吗?

虽然不时会使用,但后来加盖的主屋才是住处。家人主要在主屋生活。

我们家人口不多,不是够资格上电视的大家族。

这十年来,兄嫂生了孩子,多出两个人,但祖父逝世,我离开家里,加加减减又扯平。即使我回去,也是八个人。四代八人,并不算多。

光主屋就足够居住,还有多的房间。不需要三栋相连,像旅馆似的大房子。

先有老屋,然后增殖般盖起主屋,渐渐地,生活据点转移至主屋,又加盖作为工作地点的店铺——

过程大约如此。不过,即使不想拆掉旧家,反正土地多得是,在新的地方另盖房子就行,根本没必要连着。为何是增建?这一点我不懂。

旧家、主屋和店铺,围绕庭院呈“ㄇ”字形建造。

祭祀Shirimizu桑的场所,就是旧家的内间。

不单单是内间,旧家整体十分干燥。

比如门的上下框,都干到龟裂。若是放把火,应该会烧得挺痛快。

旧家几乎没在使用,基本上被丢着不管。除了走廊外,皆未清洁打扫。

许许多多的房间一年根本没打开一次,有些可能几十年都不曾打开,处处弥漫着干燥灰尘的气味。

不过,唯独内间会大致清扫,罕见地摆上鲜花,甚至在正月时放上年糕增添喜气。虽然没人会去那里。

因为Shirimizu桑在那里。

这代表着受到祭祀吧。

所以没拆掉旧家?

那么,旧家是Shirimizu桑的住处?未免太荒唐。

住在东京或地方都市时,我从未想起Shirimizu桑。

与其说是忘记,不如说是完全从脑中抹消。然而,一跨过这个家的门槛,我就忘记自己曾忘掉它,理所当然地问母亲:

“现在是谁倒水给Shirimizu桑?”

实在教人气不过,我真恨这样的自己。

水是由母亲负责。母亲说,不能交给嫂嫂。

理所当然。那不管怎么看都是个脏兮兮的破娃娃,一般早该丢掉,当作装饰未免太奇怪。何况还偷偷放在没人看见的地方,每天早上给水,岂不摆明有鬼?

头发会长长、晚上会走路,这类荒诞可笑的人偶作祟怪谈,从几十年前起就不断在坊间流传,被当成灵异物品也没办法。不过,那些都是骗人的。若不是骗人的,便是搞错、眼花,否则就是心理作用。

人偶是模仿人类制成,当然会像人。纵然相像,毕竟不是人,总显得诡异。

不管是向它祈祷,或对它有所执着,物品终究只是物品。模样再相似,也不是人。人会作祟、怨恨,这一点不难理解,但东西就是东西。

或许有时会觉得人偶有灵性,我认为不合理。

说什么受到疼爱的人偶,被抛弃后心生怨念,我不懂。既然曾受到疼爱,不是应该感谢?还有,说什么人偶身上累积着主人生前的情感,我也不懂。那么喜欢人偶,不如干脆带去另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