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油把佬(第3/8页)

夜很黑,没有风,没有星星,没有人影。这儿的百姓虽然进入了现代,生活习惯却凝滞在过去了,大多是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即使是他们知道村庄旁的墓里有许多稀罕物件,能卖好多钱,他们也不会去盗墓的。原因除了祖宗认为盗墓是最缺德的事之外,还因为他们根本无法将那些东西变成现金。即使他们手头有稀世之宝,他们也不会明白其价值。前边说过的那位出事的农民,在某次将挖土时,发现了一个勺子,他觉得很好玩,就带回家里,洗净后放在面柜里挖面。一天,文物贩子发现了它,农民要价一百元,贩子还价七十元就买到了它。后来,这物件在香港卖了三十万美金,因为那是汉代的熨斗,平底,形似勺子,那凹处放木炭。后来,那文物贩子落网时,供出了货主,农民就被逮了去,坐了五年牢。

此后,当地农民中,即使是有胆量的人,也至多为盗墓贼流流粗汗,当当苦力。

4

六个苦力轮流挖,挖到深夜,尚不见墓。快要到天亮的时候,就停工了,将那挖出的土再次填入,并将那山包弄得跟过去的模样差不多,再回到城里。夜里再去,将那弄酥的土重新扔出,继续挖那坚硬的被尘封了千年的土。那土已经很瓷实了,必须用镐,才能啃下一星半点。大行们很高兴,因为越是这样,越意味着没被人盗过,虽然吃力,虽然慢,虽然有可能被警方发现而设伏的危险,但这种地方,只要能捞上一把,后辈子的吃穿就不用愁了。当然,大行想到的还是尽快能还上那高利贷。一路上,王纪老是谈那些被摘去了器官的毁约者。大行分明听出了他话里的威胁成分。一想那事,头就大了。

王纪安排能与掘坟的当地农民在白天为他们放哨,看看有没有人注意到他们的行动。若有异样,他们就只好忍疼割爱了。好在一连几天,这儿都很少来人,即使有人过来,也没人诧异那些新土,因为当地农民垫圈都来这儿挖土。那位后来犯事的农民就是在挖土时挖到那汉代的熨斗的。――没人在乎哪个土包上出现了新土。再加上临晨收工时,大行们总要安排农民将一些浮土撒在掘出后复填入的新土上面,不细瞅,你甚至看不出明显的挖掘痕迹。

一连干了六天,终于见到了墓壁。油把佬很高兴,根据经验,这次他们找到了一个肥窝子。但他们没有想到,这窝子的出现,会令他们哭笑不得。

事情并不像人们传说的那样,即按那油把佬算出的范围掘下去,到那地方,他只消一脚,就能揣开墓门。

这次,他们没有发现墓门。

他们发现,那墓竟然是被某种东西浇筑而成的。说不清那是啥东西,但肯定不是混凝土。按油把佬的说,那是用牛血――或是人血――夹以石灰、谷糠、糯米汤等诸物,混浇后,再进行了锤砸夯杵而成,硬逾钢铁。选个力气最大的农民,抡圆了镐,砸下去,也只能在那墓壁上咬出一个白点儿,可怕的是,那白点儿甚至显得更硬了。

真邪了。

他们用微波电阻仪进行了检测,竟然发现,墓中有许多种不同电阻的的物件,其丰富程度,超过了他们的想象。

从见到墓壁的那夜,六个农民轮流抡那铁镐,挥了一夜的汗,却没有咬下核桃大的一块,只是那接触镐头的所在凹了一些,但谁都可能看出,那凹处,也许会成为将来最难咬的所在。因为,或是牛血谷糠或是别的不明神秘之物,令那墓壁显得坚硬而富有弹性。要是能拉来电的话,他们或许可以用电钻或是电锤咬出一个缺口,但这儿离村庄很远。当然,即使是很容易拉电的话,他们也不会傻到送货上门去自投罗网的地步。

据油把佬说,市里的文物局在村里安排了几个文物巡视员,每月发五十元补助。别的农民倒没啥,事不管己,高高挂起,但要是叫文物巡视员觉察了,人家一报案,公安局马上就会闻讯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