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第3/5页)

「容先生访谈实录」

后来,父亲跟我们说了洋先生喊他算寿数的来龙去脉,再想想他刚才的失声痛哭,我突然为他对洋先生的孝心有些感动,同时也觉得他性格中有些痴迷又不乏脆弱的东西。以后我们越来越发现,珍弟性格中有很偏执和激烈的一面,他平时一般显得很内向,东西都放在心里,忍着,而且一般都忍得住,有什么跟没什么一样的,暗示他内心具有一般人没有的承受能力。但如果有什么破了他忍受的极限,或者触及了他心灵深处的东西,他又似乎很容易失控,一失控就会以一种很激烈、很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这样的例子有不少,比如说他很爱我母亲,就曾为此偷偷写下一份血书,是这样写的:

老爹爹走了,我今后活着,就是要报答师娘。

这是他17岁那年,生了场大病,在医院住了很长时间,期间我母亲经常到他房间里去拿这取那的,就发现了。是夹在一本日记本的封皮里的,很大的字,一看就看得出是用手指头直接写的,上面没有时间,所以也不知写于何年何月。但肯定不是那一两年里写的,估计是进我家的头一两年里写的,因为那纸张和字迹的陈色都显得有段时间。

我母亲是个很和蔼、善良而有亲情的人,到了晚年更是如此。对珍弟,母亲似乎跟他前世结了缘似的,两人从一开始就很投缘,很默契,像亲人间一样的有灵性,有亲情。母亲自珍弟进我家的头天,开口喊的就是珍弟,也不知道她为什么要这么喊,也许是小妹刚死的缘故,她精神上把珍弟当作小妹的转世来想了。

自小妹死后,母亲很长时间都没出家门,每天在家里悲伤,经常做噩梦,还常常出现幻觉,直到珍弟来了,母亲的悲伤才慢慢收了场。你也许不知道,珍弟会圆梦的,什么梦都被他说得有名有堂,跟巫师一样的。他还信教,每天用英语读《圣经》,书上的故事能倒背如流。母亲的悲伤最后能比较好又比较快地收场,应该说跟珍弟当时经常给她圆梦、读圣经故事是分不开的。这是两个人的缘分,说不清的。老实说,母亲对珍弟真是好,说什么做什么都是把他当亲人看的,尊重他,关心他。但谁也没想到,珍弟会由此深刻地埋下报答之心,以致偷偷写下血书。我想,这可能是因为珍弟以前没得到过正常的爱,更不要说母爱,母亲所做的一切,一日三餐烧给他吃,给他做衣服,跟他问暖问寒,等等这些都被他放大地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时间长,事情多,他心里一定装了太多的感动,需要用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只是他选择的方式太不同寻常,不过也符合他的性格。

我认为,如果用现在的话说,珍弟的性格是有点那种幽闭症的。

类似的事情还多,后面再说吧,现在我们还是回到那天晚上的事情上,这事情远还没完呢!

第二天晚上,还是在饭桌上,金珍又重新提起这件事,说因为洋先生一生经历22个闰年,因此表面上看他好像少算22天,可通过计算他发现实际上只有21天。

这几乎是一个傻子的结论!既然明确有22个闰年,一年一天,明摆是22天,怎么会是21天?开始包括老夫人在内,都认为金珍走火入魔,神经出问题了。但听金珍具体一说,大家又觉得他说的不是没道理。

是这样的,小黎黎不是说过,出现闰年是因为每年的实际时间是比365 天要多5 小时48分46秒,四年累计是将近24个小时,但不是精确的24个小时(如果每年多6 小时才是精确的24小时)。那么差额为多少呢?一年是11分14秒,四年就是44分56秒。就是说,当出现一个闰年的时候,时间中已经出现一个虚数——44分56秒。可以说,通过设置闰年或闰日后,我们实际上是人为地抢了44分56秒时间。洋先生一生经历了22个闰年,也就是有22个44分56秒的虚数,加起来等于16小时28分3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