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1957~1963年 10

文森特·洛德博士,菲尔丁–罗斯医药公司的研究部主任,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尖刻的人可能会说他的性格是“混乱不堪”的。一个做科研工作的同事曾讽刺道:“文森特为人处事让人觉得,他的心思就好像是被装在一台高速的离心机里旋转,他自己不知道它会怎样飞出去,或者说,他不知道自己想让它怎样飞出去。”

这样的评价,本身就有点儿荒谬。洛德博士在相对而言还很轻的年纪——36岁时,就已经达到了许多人梦寐以求、却很少有人能企及的成功阶段。然而,当他进入了这个平台期——或者看上去像是平台期——后,他很担心,他时常会感到疑惑,当初是怎样获得成功的,今后是否还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提起洛德博士,还应该说,即使他生活中并没有什么不如意的事,他自己也可以杜撰出一些来。换句话说,他的一些不如意,大多出自他的错觉,而不是事实。

他的不如意之一是学术:他认为,在高等院校和科技界,他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因为科技界的势利眼瞧不起制药公司的研究者,往往把他们列为二流人员,尽管这些偏见往往是错误的。

但是三年前,洛德辞去伊利诺伊大学的助理教授职务,转到制药工业,来到菲尔丁–罗斯,则完全是出于自己的意愿。当然,他做出抉择的重要原因是他当时对那所大学感到非常不满和愤怒,时至今日,他的愤怒仍未消失,这演变成一种不断啃啮他的痛苦。

在痛苦的同时,他也会问自己:离开学术界是否太仓促,是否不太明智?如果他留在那里,或者转到另一所大学去,他是不是已经成了一名国际知名的科学家,比现在更受人尊重呢?

这背后的故事还得从6年前的1954年谈起。

那一年,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生洛德取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成了“洛德博士”。这个博士学位的含金量很高,因为坐落在厄巴纳–香槟的伊利诺伊大学化学院,是世界一流的学院。而洛德是那里的优秀学生。

他的外表看上去很符合人们对学者的认知。他神情敏感,面容清瘦,轮廓分明,在某种程度上也挺惹人喜爱的。有时人们觉得他不够亲和是因为他不苟言笑,常常愁眉紧锁。或许是由于多年苦读的结果,他的视力不好,戴着一副无框眼镜。洛德总是用他最具特色的深绿色眼珠,透过镜片往外看,像是疑虑地在提防什么。他身形瘦削,瘦的原因是他对食物不感兴趣。在他看来,一日三餐是浪费时间,吃东西只是因为身体有需要。习惯与敏感的男人相处的女人会觉得文森特·洛德很有魅力。而男人们看上去被他分成了两派,要么喜欢他,要么就讨厌他。

他的专业领域是甾族化合物,包括雄性和雌性荷尔蒙——睾丸素、雌性激素、孕酮素——这些激素影响生育能力、性功能以及节育。20世纪50年代避孕药刚刚投入使用的那几年,甾族化合物引起了科学界和商业界的广泛兴趣。

洛德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因为在甾族化合物合成方面的工作进展顺利,于是他顺理成章地想再做两年博士后的研究,继续留在伊利诺伊大学。

伊利诺伊大学也乐于合作,学校顺利地从一家政府机构得到了“博士后”的研究经费。两年过去了,洛德在科学方面的研究依然进展顺利,除了在个人方面出过一点儿微不足道的小问题。这些小问题是洛德的习惯造成的,他对此近乎走火入魔,他总是反躬自问:我所做的事是正确的吗?

他沉思:留校待在伊利诺伊大学是不是错了?当初是不是应该离开伊利诺伊大学到欧洲去呢?欧洲是不是能提供更全面的教育呢?类似的疑问——大多数是不必要的——不断地增加。这些疑问让他郁郁寡欢、脾气暴躁。长此以往,渐渐地,他就没什么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