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锅

黑咕隆咚的老铁锅还是从老房子带过来的,到底用了几年,记不清了。长年被铲刀摩擦,锅底已经有点变薄,外面斑驳,里层十分光滑。两边的把手是和锅连成一体的,常年油烟熏,再怎么洗也有点粘手。锅盖换了好几次,记得最早用的是木头锅盖,后来再也配不着,才换成这高高的铝制锅盖,磕磕碰碰的,也难免积了些油渍。

和新厨房最不匹配的就是这老家伙。别说和鲜艳明亮的珐琅铸铁锅具比,就是在锃亮的不锈钢锅面前,老铁锅也相形见绌。几乎每个人来到我的厨房,都会问:“现在外面好锅子多得是,姐姐不换一口新锅吗?”我也有点心动,但并不接话,生怕老铁锅听见了心痛。偷偷瞄它一眼,老铁锅倒是一副大度能容的样子,并不在乎别人的评判,一副“我为主人火里来、水里去那么多年,岂能让你们几句话离间了”的笃定表情。

不过,旁边人说的次数多了,我终究没能把持住,便去超市请回来一口新式不粘锅。把老铁锅扔出去的时候,看看它那种苍老的样子,不声不响的,心里真有一点不舍,也有点内疚,不过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日子不就是这样过下去的吗?

新来的不粘锅和厨房里的其他成员都相处得很好。它外面那层红色涂层是那么漂亮,在灶台上像个明星那样鹤立鸡群。不粘锅脾气也好,真的做什么都不会粘锅,炸鱼啦,煎蛋啦,甚至炒年糕、炒面,锅底都是干干净净的。起油锅炒菜的时候,不管温度多高,菜下锅,也是悄悄的,没有大动静。哪像老铁锅那暴脾气,油温稍微大一点,倒菜下去就噼里啪啦一阵乱响。

这锅子里面也不用怎么洗,用洗碗布在水里一抹就干净了。比较麻烦的是外面的部分,那红色的涂层沾上油腻,被火燎出焦黑的痕迹就很不容易去掉,如果用钢丝球硬刷,就会损伤表面的涂层。

用了几天,我就发现了新式不粘锅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新式不粘锅的锅底是平的,炒菜其实已经不是在炒,而是在拌、在划拉。颠锅也不行,这也罢了,反正我也不会颠锅,但是做中式菜肴不便于翻炒就很讨厌。食材不容易快速均匀受热,调味也不均匀,菜炒出来都是水塌塌的。而且因为平底比曲线锅底的锅来得浅,稍一翻就很容易将食材都拨到锅外去。

要说炖点什么,新锅子还是能胜任的。但是蒸就不行,就因为锅子的平底深度降低了,最矮的蒸架都放不下。也不能指望用它来摊一张上海人最常吃的面饴饼,因为不粘锅表面挂不住油,油在它的里面只顾自己滑来滑去滚动玩耍,面浆在上面跟着滑动,厚薄不均,不易成形。

我和新欢的蜜月期眼看着就结束了。大概它和我也是相看两厌了吧。得不到主人宠爱的不粘锅开始自暴自弃。我猜锅子里面那层不粘涂层应该是一种很珍贵的材质。因为厂家总是把它们做得很薄很薄,所以这种涂层一旦有一个很小的部分被破坏,整个锅子就算完蛋了。可能我也不太小心,没多久锅子里的不粘层不知怎么就坏了,最后到了炒一个鸡蛋也会粘锅的地步。它居然对我做了这么不友好的事,我觉得我和这只不粘锅的缘分,真是到头了。

我开始想念老铁锅的种种好处。那优美的双曲线锅底,铲刀一下去,食材沿着锅子内壁又乖乖地兜回来,翻炒中才能产生我们需要的镬气。老铁锅的双曲线,相当于一口反向的塔吉锅,焖煮时,漏斗形的空间可以进行高温蒸汽的交换。做荷包蛋的时候,又是因为这种双曲线的锅底造型,让人很容易就将鸡蛋的一边折起来,定成一个鼓鼓的月牙形荷包,这才叫荷包蛋啊。而用老铁锅炸鱼的时候,只要你将锅子烧得够热,鱼身晾得够干,也是不可能粘底的。而且鱼本身的弧度,贴合着老铁锅,并且有中心和两边的温差,是非常合理的设计。老铁锅对温度的反应比较快,一旦温度过高了,将锅子挪开火头即可降温,便于准确控制火候。不像新式不粘锅,升温降温都慢,无法快速调整温度。老铁锅几乎能胜任中式任何一种烹饪方法,给它加个高盖子,就可以当蒸锅蒸馒头和大闸蟹。锅里架起来烧茶叶和甘蔗渣,连烟熏鲳鱼都能制作。回头洗洗干净,又是“一条好汉”。这些都是新式不粘锅不具备的品质。而老铁锅热油炒菜时的爆裂声,哪里是它脾气不好,这正是它在和做菜的人进行对话,告诉你现在的温度、水分的含量和食材的加热程度,告诉你可以加盐啦,要关小一点火啦,快点加点水呀……老铁锅的语言,就是噼噼啪啪的爆裂声、水的咕嘟声、火力变化时大大小小的嘶嘶声,总之,你和它处久了就能学会这种语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