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洋奇观(第4/11页)

我们怀着必胜而欣慰的心情目睹着木筏迎接第一批可怕的巨浪的挑战,它冲上白沫四溅的浪尖并且翻了过去。但操桨的人无论如何也把不住舵,喧嚣着的波涛向他涌来,不是把桨刮到一边,就是把桨抛到锚固钉外面,无计可施的掌舵人被甩到一边。当巨浪涌过来倾泻在船尾舵手的身上时,即便二人同时操桨也把不稳。于是我们想出一个办法,从木筏两侧牵两根绳子捆住桨,再把桨绑在固定锚中间,人就获得一定的自由,只要我们能坚守阵地,即使再大的浪也不害怕了。

随着浪谷进一步加深,我们已进入洪堡德急流流速最快的地段了。波涛很明显是水流造成的,不是单纯由风掀起来的。我们周围的海水碧绿而清寒,身后秘鲁连绵起伏的群山早已隐没在浓云之中。当夜色降临时,我们与大自然的搏斗也就拉开序幕了。对于大海我们没有把握,永远没办法知道当我们与它亲近时,它到底会表示友善还是充满敌意。被夜色吞没之后,我们耳边只听得一片巨浪的咆哮声,忽然身旁响起浪涛涌来的滚滚轰隆声撕心裂肺,震耳欲聋,一个有竹舱屋顶一样高的白色浪峰悄悄袭向我们,我们死死抓住一个东西,惴惴不安地等待着大量海水倾泻在我们身上和木筏上。

可每次都让我们既惊异又颇感宽慰。“康铁基”号沉稳地翘起尾部,满不在乎地往上漂升,同时大量海水从它身边流过。之后我们又没入波谷,等待着下一个巨浪的到来。最大的浪往往是好几个接踵而至,中间还夹杂着一连串小浪。两个巨浪之间彼此距离太近时,第二个浪就会打在木筏尾部,因为前一个浪还顶着木筏的前部。因此,我们立下一条必须人人遵循的原则:值班操舵必须腰间系上绳子,绳的另一端拴在木筏上,因为木筏上没有护栏。掌舵人的任务就是使船尾朝向风浪,好使风帆永远载满风。

我们把一只旧罗盘绑在船尾的箱子里,以便让埃里克核对航线、计算速度和位置。目前我们还不能确定我们的具体位置,因为满天乌云,滚滚浪涛把海平线弄得模糊不清。每次操舵都用二人,大家轮班替换,两人并肩坐着,须使出浑身力气才能与跳跃的导向桨搏斗,这时候我们其余的人便抓紧时间在四面透风的竹舱里小睡片刻。

当特大的巨浪打过来时,舵手只好丢开桨让绳子控制,跳起身来抱住一根从竹舵伸出来的竹篱。这时滔滔海水不绝涌来,劈头盖脸地浇在他们身上,然后再从圆木中间的缝隙和木筏边上流走。此时舵手必须立即反扑过来去掌舵,否则木筏一掉头,风帆就会接踵打过来。如果木筏以一定的角度迎浪,那么海水很容易灌进竹舱里。而浪从船尾打来时,海水会立刻从几根木头之间流走,难得会打到竹舱墙壁。船尾的圆木像叉耙一样漏掉海水。显而易见,木筏具有它独特的优越性,上来多少水就可漏掉多少。舱面的空隙只会往下漏水,决不会有水往上涌。

大约在午夜时分,北面有一艘船的灯光在晃动。凌晨3点,同一航线又经过一艘船。我们摇着小煤油灯并闪着手电招呼船上的人,可他们并没有注意到我们,灯光缓缓北去消失在黑夜之中。船上的人根本不知道他们附近有一只真正的印加木筏正颠簸于波浪之中;我们也不知道这竟然是我们看到的最后船只,在我们抵达大洋彼岸以前,这已是我们最后一次见到的人迹。

黑漆漆的夜晚我们似苍蝇一般两人一对死死抱住导向桨,清凉的海水浇在头上,导向桨不停抽打着,我们的前胸后背都痛透心扉,手由于握桨时过分用力,变得僵硬发直。最初的几个昼夜给了我们绝好的机会锻炼,把一些从未出过海的人历练成为称职的水手。最初的二十四小时每个人轮流掌舵两小时休息三小时。我们的安排是这样的,每个钟头由一位新人替换两个舵手中那个已工作两小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