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活着就是最好的答案(5)(第3/6页)

  再搭上一碗黄酒。

  迷迷瞪瞪,糊糊涂涂。

  嘿,怎么我还真坐在店里了?

  感情不是做梦啊!

  电话铃响,所里打来电话。

  “你丫哪儿呢?这新来的案子还接不接了?”

  酒醒以后,立刻软蛋一个,期期艾艾央求领导暂缓几日,自己喝多了,这不知为何就上了火车,再不知怎么的就跑来吃面了。

  扣工资!电话那头振聋发聩。

  心里情绪百转千回,可那乡愁却无影无踪了。

  扣就扣吧。

  一碗牛肉面,一口黄酒。

  能解千愁!

  “老板,再来一碗!”

  (二)友粮

  常有人瞧不起酒肉朋友。

  这事儿办得不厚道。

  这年头,肯空出时间来和你一起喝酒吃肉的,才是真朋友。

  能不能吃好,七分在菜,三分在人。

  独食有乐,可往往有朋友才吃得踏实。

  我有一个朋友,号称京城饭侃王。

  这名号有点儿怪,但解释一下,就能理解。说的是这人但凡吃菜,总能给你从菜的名字和品相侃出点儿什么,引经据典,讲讲来历。不过令我奇怪的是,只要他在,这菜怎么来的最终都归结到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身上。

  今儿老佛爷跑西安,吃了回羊肉。

  明儿乾隆跑杭州,吃了回醋鱼。

  这让我对这二位古人生出了大不敬。

  感情回回这菜都是您二位吃出来的,全国各地到处旅游当吃货,这国家大事儿还管不管了?

  不过我还是愿意和饭侃王一起吃饭,逗乐,吃得欢实,希望有一天能从他口里听到一道不是由老佛爷或皇上发明的菜。

  还有一位,我和他是在朋友的饭局上认识的。

  当时一桌,坐在隔壁,互留了电话和网络通讯。

  但说实在的,萍水相逢,根本没有交集。

  后来有一日,恰逢我去朝阳办案,到中午要去吃饭,想起来这位兄台正住在此地。心里寻思发一短信,问问周围有什么好吃的。

  三分钟后,对方回复:原地待命,他马上下楼,带着去吃,这地儿他熟。

  俩人见面相互寒暄,却不多话,直接杀奔饭店。

  这位确实在吃上颇有研究,点菜讲究,从凉碟到大菜,前点与甜汤,都门儿清。外国文化,中国习俗,怎么吃,怎么好吃,都讲得头头是道。

  讲到做日本生鱼片,用什么刀,沿着鱼腹横切,取肉,薄且重。

  最后这词,我不明白,这鱼肉怎么能做到又薄又重呢?于是他拿出餐桌一张纸巾,满浸茶水,递我手里,言道与此类似。

  于是了然。

  和他在一起,是学习,却不压抑,是吃饭,却不无聊。

  酒足饭饱以后,AA付账,相约以后有空再聚。

  人生得一饭友,也足矣。

  少年郎也怀旧。

  毕业以后,我常做梦,梦见和大学的兄弟在宿舍里涮锅。

  那时候没工资,囊中羞涩,一人出二十块钱从网上买了个电火锅都心疼得要命。常备的食物是方便面,如果有改善伙食的机会,就凑钱去楼下超市买涮肉,一包火锅底料,一大棵白菜,几个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