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堂 第三十三篇(第3/29页)

[17]指“原动天”,为诸天之最高者,其每个分子皆有永久与上帝相接之欲望,故旋转不息,此种运动又牵引了别的天。

[18]此时但丁经过“气球”而入于包围其外之“火球”,即“月球天”也。

[19]七重“行星天”如七弦琴上之七弦,旋转时发出神的谐音。此种意思为亚里士多德所弃,而但丁采用之。

[20]据亚里士多德之意见,空气为相对的轻,而火为绝对的轻。

[21]“高级造物”指有智慧的造物,即天使与人类。

[22]上帝为一切之目标与本源。所谓一切倾心以至真境(至善)的秩序,即引向上帝。然一切引向上帝之旨趣与程度则各有不同。

[23]天府是非物质的,不移动的,所谓保持天的永久和平,以其光与爱包围着“原动天”。原动天乃最高而旋转最快之物质的天。

[24]艺术家对于其媒介物(所用材料)之工作,每不能从心所欲,一如媒介物具有违抗力然;同样,造物赋有自由意志,若被虚妄之欢乐所诱,则亦能违抗上帝所指示之踪迹而离开正道。

[25]人类之真境为上帝,上升就彼乃自然的现象,一如水之就下也。重物就下为物质界之现象,人心向上乃精神界之现象。

[26]“天使们的面包”指神圣的学问或最高的真理。

[27]但丁在第一段所说之“你们”指没有学力,没有勇气者。本段之“你们”则指与前相反的少数读者。

[28]伊阿宋因得美狄亚之助,使铁角铜蹄鼻喷火焰之怪牛就范,耕田以种龙齿,由此产生战士。

[29]“第一星”指月球,亦即后文所言之“永恒的珍珠”。

[30]人性和神性联合在耶稣身上,此种天上之神秘,只可依据直觉而信仰其为真理,不可加以说明与证明也。

[31]俗传月面暗斑为该隐负荆,以蔽其杀弟之罪云。

[32]“第八重天”为恒星天,众星不仅明暗不等(亮度,量的方面),且光之颜色亦各有异点(光的本质,质的方面)。

[33]此处试验以月之表面当较近的镜子,月之内层当较远的镜子,日光当火光。远镜中之火光面积虽较近镜中之火光小,但并不较暗。因亮度为光量与光面之比,此二量同时比例于距离之平方而减少,故亮度之值不变。

[34]一切事物包含在原动天以内。

[35]原动天之次为恒星天,“许多东西”指众星,“和他异体而包含于其内的原质”指众星及较下诸天与诸行星。

[36]“其他的天体”指土星天、木星天、火星天、太阳天、金星天、水星天、月球天。依亚里士多德说,一切物体有二要素,即材料与形式;材料皆同,而形式各异,因此造成一切物体不同之德行。

[37]诸天互相的关系与各自的行动,合成宇宙的秩序,一如生物之器官然。

[38]铁锤依铁匠的心意(或智慧)而铸印象于铁块。诸天(诸圣轮)亦依上帝(最深心意或最高智慧)或天使之指挥而运动、而放光。

[39]贝雅特丽齐意谓但丁接受在科学上不充分之解说是错了,因为他不知道一切天象是上帝与天使的创造物。上帝整个权力散布在各种天体,因而发生本质和亮度不同的光(在恒星、行星、月球的各部),像人的活力表现在身体的各部,又像喜悦之情从眼珠里散布出来。亚里士多德将宇宙视作一有机体:在大宇宙中,上帝为世界之概念;在小宇宙中,灵魂为肉体之概念;灵魂与肉体之关系,亦正如上帝与世界之关系。“形式的原则”意即主要的原则。

[40]此处“太阳”指贝雅特丽齐。

[41]半透明之玻璃上所成的影像是隐隐约约的;白上加白,则看不清晰。

[42]指那喀索斯以其水中影为真人,但丁则以真人《灵魂》为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