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欲工其事,必先利其器(第2/23页)

“不不不。”胡不来连忙摆手,“我一开始就说了,我是来救你的命的。”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王顺清说。

胡不来坐下来,将手中的折扇摇了摇:“你懂的,你当然懂。你如果不懂,就不会在洪江汛把总这个位置一坐十几年。”

这些话,自然不能当着汛兵的面说。可一开始,王顺清硬过了,现在要软下来,还真不太好办。好在他混迹官场多年,见风使舵的本事,还是有的。他顿时缓和了一下脸色,道:“你看,这里,人来人往的。要不,我们到里面喝杯茶?”

胡不来自然清楚,自己还要办事呢,绝对不能把他逼到头,见好还要收。他当即说:“这里是你把总爷的地盘,自然由你说了算。”

王顺清立即站起来,说:“我沏了一壶茶,刚刚才喝上一水。我们去接着喝,怎么样?”

“把总爷的茶,一定是好茶,我真的想尝尝。”胡不来说。

两人于是移身,到了王顺清的办公室。两人坐下来,一名汛兵要过来给他们沏茶,被王顺清赶了出去。王顺清亲自给胡不来倒上茶。

“胡师爷,请。”同样是叫胡师爷,这次的语气,却要恭敬得多。

胡不来知道已经达到了初步效果,喝了茶,便主动打开了话匣。他告诉王顺清,全国所有的汛把总,洪江汛把总是最肥的,这一点,并不是什么秘密,王顺清能在汛把总这个位置上一坐十几年,就连朝廷也能查到。正所谓物极必反,有些事,一定要见好就收。

王顺清暗吃一惊,难道古立德想赶自己走?如果真是如此,那自己就要和他斗上一斗。心里这样想,口里却不会说,而是问:“胡师爷的意思,莫不是建议我走?”

胡不来说:“这个,我不说,你自己想。”

王顺清又问:“古大人的意思?”

胡不来故意不说清楚,只是说:“古大人才来几天?他连东西南北都没有摸清楚呢。”

王顺清自然不是简单角色,他说:“那我就不明白了,我这个汛把总,是朝廷任命的,朝廷都没说叫我走,胡师爷的意思……”

“我可没有叫你走。”胡不来说,“再说了,现在这种情况,你就算想走,都走不了。”

“胡师爷把我说糊涂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做官,做的时间太长,一会儿又说我想走都走不了。”

“不是你想走都走不了,而是叫你走,你都不敢走。”胡不来说,“现在,境内出了土匪案,你如果走了,上面派个人来,你想想这洪江城,会是个什么情况?”

胡不来的话虽然直白,但王顺清听了,句句都是惊雷。莫不是古立德要从土匪案入手,搞倒乌孙贾?只要乌孙贾一倒,他这个汛把总,肯定就当到头了。不仅当到头,甚至连命都不一定能保得住。想到这一点,王顺清有一种胆寒的感觉。

转而一想,这样一句赶一句,自己实在是被动,不如变一种法子,王顺清道:“胡师爷前来,一定有所见教,有什么话,但请说明,我听着就是了。”

胡不来觉得火候差不多,也就不再掖着藏着,而是明言。他告诉王顺清,现今的形势特别,古大人初来,就算当地出了土匪,也与他关系不大。但是,上面一旦追究起来,王把总绝对是难辞其咎,甚至连乌孙大人都会受牵连。如果不幸再查出一点点经济上的不明不白,就成大事了。话说回来,古大人既然来了,肯定想创立一番事业,剿匪是最直接的一条路。洪江的土匪一旦被剿灭,王把总那时就是洪江的大英雄,朝廷一定会大加奖赏。借着那个机会,王大人加官晋爵,趁机离开洪江,正当其时。

王顺清听了胡不来这一番话,入情入理,句句都是实情。同时,他也知道,这一切,仅仅只是表面的,胡不来肯定还有别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