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与吉姆的婚姻生活(第4/10页)

为什么我就认为吉姆的大眼睛那么好看?为什么吉姆就认为我的小眼睛不够好看?从那以后,我开始用挑剔的眼光看吉姆的眼睛,我开始觉得吉姆的眼睛大却不聚光,更谈不上深邃。

吉姆的失业危机

既然吉姆和我吵架也搬出了德国居留问题,我也就开始挑剔吉姆的智商不够聪明绝顶。

1994年底,德国经济滑坡,失业率大大提高,吉姆也被调离霍尔兹曼总部。他有两个选择,去原东德城市莱比锡或者德国首都柏林。“只能去柏林,吉姆,你的太太是首都人,我是从中国北京来的,我习惯了都市生活。”在德国生活我已经连金融城市法兰克福都嫌小了,吉姆成全了他的妻子,我们共同搬到了柏林,住进了一层别墅,房租不低,因为东西德统一后,德国已经全民公决迁都柏林,全德国的人都在议论迁都要花很多钱。是啊,迁都是很昂贵的。为了吉姆和我“迁都”,婆婆卡琳每个月汇500马克“支持迁都费”到吉姆的账号。没有想到,首都柏林在文化生活方面让我和吉姆百分之百满意,但是吉姆到柏林后,工作就再也没有一天顺心的日子。压力越来越大,每天他早上六点准时起床,六点半准时出门,晚上八九点回家。周一到周五,像在法兰克福一样我们每天共进晚餐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这段时间我用德文写完了博士论文,又用中文开始写一本专著,我梦想建立一个中德文化比较研究所。相爱、相恋、结婚的数年里,吉姆相当喜欢我的文化梦想,对自己的妻子撰写博士论文、写专著、在家里画中国山水花鸟,吉姆内心很欣赏,在同事、家人、朋友面前总是以自己的妻子为傲。如今经济危机发生了,吉姆劝我放弃所学的找不到工作的艺术专业,去做职业培训,然后做一名高级秘书,因为吉姆的姨妈在柏林就是一家大公司的老总秘书,穿着入时,办事干练,生活收入都很不错。吉姆觉得,我干这样的工作也一定会得心应手,我在德国大公司兼职时就很受老板的赏识。吉姆有不少银行存款,德国银行的这种存款表,上面提问如果存款人死亡谁继承,吉姆在第一继承人栏里全都端端正正地填着我的名字,我第一次看到这些表格时心里真不是滋味。如今,吉姆常把这些表翻来翻去,他时不时神经兮兮地对我说:“梅,我把银行的钱和我能得到的遗产都算过了,如果失业,我就骑车去全世界旅游,我的钱刚够我一个人生活和旅游,我养不活你了。”面临学业结束,我在德国突然感觉看不到前途,吉姆却毫不忌讳地对我说:“忘记你的北京大学吧,你很聪明,你在德国做一个总经理秘书也是很好的啊。”

中国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到德国以最优秀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就只能做个总经理秘书吗?

我绝不愿在德国做个秘书。

我和吉姆的隔阂一下增大了,生活变得很尖锐。

会七门流利的外语、工作勤奋,但是专业能力不是很强的吉姆在经济危机的时候将面临什么呢?

德国当时最大最著名的建筑公司霍尔兹曼要开始大幅度裁员了,吉姆的工作难保了。来柏林不到一年,吉姆承受不了可能即将被裁掉的压力,和公司协议提前跳槽到另外一家稍微小一点的建筑公司工作了。果然,1999年到2000年之间,时任德国总理的施罗德先生组织了22亿欧元,以挽救这个有着150年历史、在全球拥有2万雇员的建筑集团(Philipp Holzmann),但是回天无力,该公司仍旧和其他德国大型企业一样,在施罗德政府时期破产倒闭。吉姆提前跳槽到另一家建筑公司,从一位办公室工作人员变为施工工程师,亲自上工地。第一个项目的工地就是在柏林市中心最著名的大街勃兰登堡门菩提树下大街,在一栋历史保护的老建筑里。我戴上安全帽,跑到丈夫的施工地表示支持,吉姆详细地给我介绍这栋国家文物老建筑,外部墙面全面保留,里面全部现代化。许多年后,每次路过那栋经过全面改造后外表保留原貌,内部结构全部现代化的大楼,我总是充满感情,觉得就是自己的丈夫一手负责施工的。但现实却很残酷,吉姆是一介书生,曾在霍尔兹曼总部办公室工作三年多,在竞争不那么激烈的年代,他能比较好地胜任办公室工作。但是吉姆根本没有施工经验,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一切都很紧张。没过多久,吉姆就感觉到工作的压力及和上司相处难以承受,吉姆解决这种压力的办法是:别的同事一般不愿到外地工作,而他认为为了工作,世界上任何地方他都可以去,而公司的确在世界各地都有工地。我强烈反对:“吉姆,歌剧《漂泊的荷兰人》我们都喜欢。但是生活不是歌剧,我是中国人,我以为到德国学两年哲学我就会去美国,没想到光德语就学了两年才过关,5年才拿到博士学位,我上学上够了。如果你去另外一个城市,我们就分居了,如果你去西班牙、意大利,我就又要学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我不想学了,我想稳定,想去工作,想要孩子,想要一个完完整整、安安定定的家,我不想再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