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恋(第3/5页)

沃克和《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的作者胡塞尼一样,都是极受欢迎的当代作家。他总能写出那些令人回味无穷的作品,让读者在看故事的同时,不自觉地融入书中。这两位作家都非常擅长记叙文体,聚焦于现代题材。两人讲故事的手法同样非常老派,即便背景不同、年龄迥异的读者们也都喜爱他们,因为人人都爱听故事。《初恋》是一本关于同化、反犹太主义以及女权的书。故事以玛乔丽令人失望的苦涩结局告终,让众多读者为之扼腕,但我相信这个结局正是沃克对玛乔丽成长环境批判的重要部分。书中的结尾,玛乔丽终究无法实现众人对她的期望,这比她成为大明星带给读者的冲击要大得多。

我看得出,玛丽·安在年轻的玛乔丽身上看到了自己。大学期间的暑假,玛丽·安与几个朋友去了马萨诸塞一个叫作“高地”的夏季剧场。一双活泼的棕色眼睛,总是面带微笑,这个人见人爱的美丽姑娘很快成为众人的焦点。她人生中最深厚的几段友谊就是在那时结下并巩固的。在我小的时候,母亲每次提到高地的时光,总会说出一些深奥的话,脸上的微笑既顽皮又有些忧伤。我十五岁时也去了夏日轮演剧场当学徒,母亲还亲自开车送我去宿舍,我得和另外四个人一起合住。路上母亲说希望我像她一样在剧场尽情享受快乐,然后她又用不太有说服力的口吻说:“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让别人产生误解。”我总觉得这句警语背后一定有故事,但无论怎么追问,母亲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说到学校就不同了,母亲讲了许多关于大学的故事。她说得最多的是她如何疯狂地爱上了一位叫作鲍勃·查普曼的教授。他英俊非凡、充满魅力。鲍勃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执教于伯克利大学,二战时曾担任驻摩洛哥以及巴黎的海军军官,并与菲茨杰拉德夫妇的女儿斯科蒂交往过。他还曾是一位剧作家,与一位朋友一起为百老汇改编了赫尔曼·梅尔维尔的《比利·巴德》,并为1962年的同名电影改编了剧本。

母亲对鲍勃的迷恋虽然得到了回应,却只能维持柏拉图式的关系,因为鲍勃是单身主义者。鲍勃把母亲介绍给他的朋友们,这些人也成了母亲的朋友。母亲在订婚后把父亲介绍给鲍勃,而父亲与鲍勃一起工作了十多年。他们一起经营哈佛剧场,交流彼此对于马丁尼酒和明信片的看法。鲍勃也是我姐姐的教父,几乎算得上我们的家庭成员(之所以说几乎,是因为鲍勃在场时,我们从来不敢互相争吵或者恶语相向)。鲍勃是我们所有认识的人中最有智慧的。他博览群书但从不炫耀,总是对他人抱有强烈的好奇,让身边的每个人觉得自己挺聪明,看过挺多的书。他隔几天就会来我们家吃个晚饭。我们也与他一起去北非和亚洲旅行过。2001年,鲍勃八十一岁,突发严重的中风。在他弥留之际,母亲和我飞去佛罗里达陪伴他。

家里没有一个人真正面对鲍勃已经过世的事实。我们每天都在谈论他,回忆过去的事情,想象他对某一本新书、某一个事件的反应。虽然他已经不在人世,但他会永远留在深爱他的人的生命中。就像你钟爱的书,无论距离上一次读完它已经过了多少时日,它都会陪你到永远。当我与母亲谈论鲍勃的时候,我也在想,当母亲不久于人世后,我是否能够同样谈起她。

趁着休息的间隙,我试着把话题从鲍勃和沃克转移到她的夏季剧场上。

“那是很久之前的事了。”母亲说。她不打算告诉我更多。她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事,是绝不会透露任何口风的。

也许高地没有什么稀奇的秘密,那只是母亲想独自珍藏的一段时光。

母亲喜欢《初恋》,我就知道这么多。至于她与玛乔丽如何相似或如何不同,那是她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