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英诗(六首)(第3/5页)

四、你问我为什么

丁尼生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诗人,生于一八〇九年,卒于一八九二年,差不多把维多利亚整个时代包括在他的一生之中,他继华兹华斯为桂冠诗人。他的思想及其作品最能代表他那一个时代的精神。他生时声誉之隆一时无双,但在死后即一落千丈,也许就是因为他太能代表时代精神,那时代已经过去,所以他也跟着落伍了。平心而论,他的作品在技巧方面是上乘的,当作纯粹艺术品来欣赏,自有其不朽的价值,而他的思想尽管过时,也自有其历史的意义。

《你问我为什么》可以说是一首完全说理的诗,不过说得干净利落,而且在形式上具备了诗的条件。从这首诗可以窥见丁尼生的性格的一斑。粗译大意如下:

你问我为什么,既然不适意, 我还要居住在这地方, 此地的雾使人迷惘, 对着苍茫大海只好垂头丧气。
这是自由人耕作的国土, 是庄严的自由所选中的, 在这地方无论是敌是友环绕你, 你可以把想说的话说出。
这是一个政局稳定的国家, 有名的古老的泱泱大国, 从一个事例到另一个, 自由的基础慢慢地在扩大;
这里党争很少酿出事端, 一些不同的思想 由它一步步地酝酿, 有充分时间与空间去发展。
如果有组织的团体压迫 言论,把独立的思想 看成为犯罪一样, 个人的自由从此沉默, 纵然英格兰的威名 三倍地远播海外各国—— 纵然国家的每条沟壑 都被金沙填得阻塞不通—— 吹送我离开这个港口, 狂风哟!我要去寻较温暖的天, 我要在我死去之前, 去看看南方的棕桐和庙堂的巨构。

这首诗作于一八三三或一八三四年,发表于一八四二年。英国当时正因为改革案而举国骚然,此诗盖有感而作。所谓改革案,乃政府所倡导,旨在扩大议员选举的投票基础,并改革选举制度的不公及弊病,由阁员约翰·罗素于一八三一年提出,经过剧辩,于一八三二年通过。以后还有第二项改革案及第三项改革案,使英国政治更迈向于民主。丁尼生属于“开明保守”一派,继承十八世纪勃尔克的政治理想,主张逐渐改良。

丁尼生这首诗开端自问为什么住在英国而不远走高飞。当时移民海外之风甚盛,或到美洲,或到澳洲。丁尼生说他宁可驻守在这以雾著名的地方,盖因这地方有政治言论的自由,而且是于稳定中求进步的国家,法国大革命闹得天翻地覆,而英国则免于流血暴动之危。英国之可爱处在此。如果英国没有言论自由,纵然英国再富,黄金遍地,他说他也要移民到欧洲的南部去,去享受较温和的天气,去欣赏艺术的杰构。

很简单很纯洁的一点爱自由的情绪使得这首诗成为不朽。

五、题骷髅杯

拜伦十岁意外地袭承了男爵,成为“纽斯台寺院”寓邸主人。二十岁的时候(一八〇八年),他的一位园丁在土里掘出了一具骷髅。死人的头骨,眼睛是两个大窟窿,鼻孔是两个小窟窿,嘴巴是一个大窟窿镶着两排牙齿,粼粼白骨,好像是在苦笑,那样子相当可怖,纵然不说是不祥之物,至少不是可供赏玩的东西。但是禀性浪漫的拜伦看了,逸兴遄飞,居然把它刷洗干净,配上木座,制成为一只酒杯。这只酒杯使用过多少次,我们不知道。我们知道,他当时作了一首小诗《题骷髅杯》。诗曰:

别惊,莫以为我是亡魂: 我只是骷髅一具, 我和活人的脑袋不同, 我永远洋溢着情趣。
我曾生活,恋爱,饮酒,和你一样: 我死了,任尸骨埋在地下; 斟满吧,你不会伤害我; 蛆虫有比你更脏的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