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英诗(六首)(第2/5页)

你只可有一个上帝, 谁能负担起两个呢? 不可崇拜偶像, 除了金钱一项。 绝对不要发誓,咒语 不能给敌人以打击。 星期天要到教堂, 会觉得世界一片慈祥。 孝敬父母;那即是说, 一定有好处可得。 不可杀;但亦不必 努力教人也活得下去。 不可与人通奸; 很少有好结果可言。 你不可偷;枉费气力, 欺骗可获更多的利益。 莫做伪证;让谎言 自动地鼓翼翩翩。 你不可贪不可嫉妒,但是传统 准许各式各样的竞争。
总结来说,如果你要爱, 只许对上帝表示爱戴:
无论如何你不可努力 爱邻人过于爱你自己。

三、轻骑队的冲锋

克里米亚战争(一八五三一一八五六)是有名的一次战役,英法及萨丁尼亚联军与俄国战,暂时阻止了俄国称霸南欧的企图。其结果是一八五六年的《巴黎条约》及宣言,保障土耳其的完整,黑海中立化,多瑙河航行自由。其中著名战役之一是在巴拉克拉瓦,英军卡多甘伯爵于一八五四年九月二十日率轻骑队进攻俄军炮兵阵地,由于命令错误,实行冲锋。轻骑队六百人,死军官十二,士兵一百四十七。伤军官四,士兵一百一十,损失惨重,但俄军为之丧胆,举世为之震动。丁尼生的一首诗《轻骑队的冲锋》,使得这一次英勇战役家喻户晓。流芳久远。粗译其大意如下:

半里格,半里格, 前进半里格的路, 六百名骑兵全部 进入了死亡之谷。 “前进,轻骑队! 向炮位冲锋!”他发令: 六百名轻骑兵 进入了死亡之谷。 “冲啊,轻骑队!”
可有一人踌躇后退? 纵然士兵知道 有人判断错了, 他们无话可说, 他们不问为什么, 他们只知奉命去做, 六百名骑兵 进入了死亡之谷。 炮在他们右边,
炮在他们左边, 炮在他们前边, 发出阵阵雷鸣; 炮弹碎片横飞, 打不退他们整齐的骑队, 进入死神的大嘴, 进入地狱的范围,
六百名骑兵。 他们抽出军刀一亮, 在空中闪闪发光, 看见炮手就砍, 直向大军进犯, 全世界为之震惊: 冲入炮火的硝烟,
捣入敌军的阵线, 哥萨克人,俄罗斯人, 在军刀挥舞中间, 被打得支离破散。 然后他们策马归来, 可不再是,可不再是,六百。
炮在他们右边, 炮在他们左边, 炮在他们后边, 发出阵阵雷鸣; 炮弹碎片横飞, 英雄堕地马倒颓, 奋战成功的骑兵队, 脱离了死亡的大嘴, 从地狱口里回归, 那六百名中剩下的骑兵, 六百名中剩下的骑兵。 他们的光荣能有消褪的一天? 啊,他们那次冲锋好大胆! 全世界为之震惊。 赞美他们那次的冲锋! 赞美那一队轻骑兵, 高贵的六百名!

诗是歌谣体,文字极简单,意义极明显,音节极响亮,气势极雄壮,非如此不足以赞咏这一段可歌可泣的事迹。文字在诗人手里,就应该如软泥在雕塑家的手里一般,服服帖帖地任由捏弄。丁尼生使用文字的本领已臻化境。读此诗就像是吊古战场,恍如身临其境,但闻战马嘶鸣,只见血肉横飞。也许读此诗不如听朗诵,朗诵可能更传神。开始时音节轻快,“半里格,半里格”(一里格是约当三公里),骑兵徐徐前进。一声冲锋令下,石破天惊。然后“无话可说……不问为什么……只知奉命去做”,点出了全诗的精髓所在。然后形容炮火,右边,左边,前边,六百骑兵陷入袋形阵地。然后进行肉搏,杀敌致果。然后功成而退,再度遭受炮轰,右边,左边,后边,又是三面受攻。剩下来的已不是六百了!

服从是军人的天职,错误的命令也得服从,有了这种绝对服从的精神然后才能奉行不错误的命令。重理性的崇奉个人自由的人也许不能同意,但是在军队里这种服从仍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