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第4/17页)

老人说的抹画子就是扑灰年画,记得小时候过年赶大集到处是,主要是关于“高级社”“互助组”“合作社”“年年有余”“胖小孩”等许许多多。随着印刷技术的改进,现在大多换成了现代画派,卖这东西的少了。扑灰年画是高密特产,又称“抹画子”。打好腹稿后,先用柳枝烧制成的炭条勾出轮廓,即粉稿,然后扑抹在另外的白纸上,就叫做“扑抹”。这是扑灰年画的第一道工序,如此可以扑抹数张画稿。如再增加数量,可以在扑好的一张画稿上再用柳枝炭条描一遍,重扑。成双成对的扑灰年画也是这样制成的。制作扑灰年画的第二道程序是手绘。扑抹是基础,手绘是关键。手绘复杂得多,主要包括“大刷狂涂”“细心巧画”“描子勾拉”“粉脸”“涮手”“赋彩”“开眉眼”“勾线”“涮花”“磕咸菜花”“描金”“涂明油”等步骤。卖这种年画的地摊在这里到处是,飘飘扬扬地洋溢着浓浓的年味。我逛着看了看,画主要有“姑嫂闲话”“踢毽子”“万事如意”“富贵平安”“八仙庆寿”“牛郎织女”“福寿双全”“双童献寿”“团扇美人”“渔翁得利”“福禄寿三星”“四季花屏”等。这种画倒是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但也算不上好看和有欣赏价值,挂在墙上显得俗了点。我想买几张,低头看也没有合适的,算了吧。

“老鼠跑,老鼠跳,吃了我的老鼠药,蹦哒哒,蹦哒哒,半步倒,把命要。诸位乡亲,请看我的‘半步倒’,老鼠吃了它,半步跑不了。欢迎新老客户光临‘半步倒’,旧客户可拿老鼠尾巴换药,一条一包,春节大回报,一条尾巴一包‘半步倒’。”一个卖老鼠药的干巴老头卖尽风骚,连跳加唱,如同跳“大神”。

生猪仔猪贸易市场热闹非凡,人欢猪叫。小猪到处跑,母猪找小猪,大人找母猪、小猪,没办法,有的干脆找个大网包把小猪圈起来,有的找错了猪吵得脸红脖子粗。

最热闹的要数戏台子唱茂腔的。老太太老头子不嫌寒冷,安心地坐在那里听戏。戏台上正唱着茂腔《小姑贤》。

儿媳我去包包子,

包包子俺不吃它,

听着为娘拉一拉:

羊肉,猪肉滑,

白萝卜馅子娘嫌苦,

红萝卜馅子甜打撒,

韭菜老了塞俺的牙,

塞在牙里没法剔拔。

一个小媳妇青装淡抹扮演儿媳妇,一个高个老头带着个老太太帽子,头插一枝花,穿着个大襟衣服,扮演剧中婆婆,把枣红色拐杖捣得地上笃笃响,气哼哼地嫌儿媳妇做这太咸,做那太淡。唱得字正腔圆,演得惟妙惟肖。

“大兄弟,买本书吧?相书、卦书、人生四时、文革逸闻、正史野史,一应俱全。”一个卖书的招呼着我。我眼睛一亮,蹲身看着书。书很多,有关于卜宅、相宅、相地、堪舆、风水之类的书,有关于文革历史的,还有许多宫廷秘史,但几乎都是盗版的。我随手拿起一本《易经》,易经有很多版本,这一本是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是珍泉,翻开看来,讲述比较详细,也没有多少错别字。

“老板,这本《易经》多少钱?”我问。

“35元。”卖书的还在招呼着别的顾客。“你先看还有没有需要的书,待会儿优惠一起算。”

难得地摊上见《参同契》,据说是后汉桓帝、顺帝时魏伯阳又名火龙真人所著的道教最早的丹鼎派理论著作。我又拿起《周易十日谈》《麻衣神相》《手相大全》《四柱预测学》《居家风水》等几本书翻阅着。

“老板,有没有‘河图洛书’‘开元占经’‘大小六壬预测法’‘梅花易数’之类的?”这些都是我不知什么时候就知道的一些玄学的名字。

“没有。家里还有奇门遁甲、紫微斗数。”卖书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