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第2/7页)

过去的梦想不再,告别了一切浪漫,告别了我的活泼,我全面封闭了自己,除了学校规定的课程,我几乎不再涉猎课外任何东西。我读书的爱好在高中三年成了一个断层。这一切,为了一个现实,为了改变大家庭的命运,为了三年后考上大学,转出农业户口,吃上商品粮,跨越那条横挡在农民和工人或干部之间的天堑鸿沟,从而改变自己的身份,去掉大爷、四叔、母亲带孩子改嫁刻在这个大家庭上的深深的烙印。

为此,我拼了三年。生活算不上困苦,家里虽然打火烧,真应了“卖盐的老婆喝淡汤”。为了卖钱,父亲、母亲舍不得吃个火烧,母亲让我带几个,我坚决不要。母亲把刚摊下的煎饼用锅一层一层地卷上葱花加上油烙好,咸咸的香香的,就成了我上学的主食。每到周末,我回家背上一包袱,在学校里没有油没有菜吃,母亲烙的煎饼都尽囊括其中了。

四中三年是灰暗的三年,无奈那时学校管理太差、师资太差、教学质量太差,我们努力很大,收获甚微。就拿英语老师来说,三年换了四五个,没有人愿意到我们这个离县城40多公里的穷乡僻壤的中学来教书,即使分配来的大学生,也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调到县城或条件好一点的中学。有的分配来的女大学生感叹天无门地无路,恨不得把身子都献给那腆着肚子的教育局局长而求得那一纸调令。有一次英语老师调走了,教务处没办法,只好找了一个懂点英语的在家杀猪的屠户来教我们,那屠户课堂上经常拿我们像杀猪一样调教。我们的最后一位英语老师是安丘二中来的一位复读生,那一年,他也没考上大学,何况我们!

1988年高考时全校200多人,竟没有一个考中。虽然我的学习成绩在四中一直很不错,但1988年的高考还是歉意地向我“byebye”,远远地消失在九霄云外,丢下我偷偷地贼一样钻小路闷闷痛苦地来到使狗河边。

七月的使狗河不解我心,依然风情多姿,河水潺潺而行,仍然重复着她一年又一年的激情。“哨钱儿”在“吱吱”地叫着,“节柳鬼”在“啦啦”作响,“赌了”在“赌了——赌了——赌了——”地哭泣着,“问应哇”也在凑着热闹“问应——问应——哇,问应——问应——哇”。

我越来越烦,拣起身边石头、土块,往树林深处漫无目标地扔着,求得短暂的平静。

眼前的蚂蚁也在笑话我。枝枝桠桠的杨树干,蚂蚁边向上爬着,边回头向下讥讽地看着我。爬上去的蚂蚁很快在第一个枝桠处兵分三路,不一会儿,又遇到了分叉,那三路蚂蚁又各自散开,继续向着自己的终点爬去,然后再分叉,再选择,再分叉,再选择……最终一队队蚂蚁各自到达了自己的终点。

杨树旁边的两棵小槐树间有一个破蜘蛛网,费力地爬来了一个挺着大肚子的蜘蛛,看样子要把它修补起来。大肚子蜘蛛沿着小槐树爬上去开始补网,可那网太破了,她身子太沉了,刚补了没几处,就“扑通”一下跌了下来,我真担心伤着她肚子里的小宝宝。可她爬起来,揉了揉摔痛的背部,晃悠悠地又开始爬了,又开始她的补网工作。补了一半,身子一滚,又差点掉下来,幸亏有补好的网接住了她。网补好了,她惬意地晃悠悠地在网中间休憩着。

我看呆了。

残阳如血,筛过树林斑驳地落在我身上。一个“节柳鬼”慢腾腾顶土而出,身上还带着鲜鲜的泥土,一双大大的突出的前眼对我视而不见,不急不忙地爬到杨树下,慢腾腾地开始向树上爬。也许是树皮有点滑,刚爬了半米多,掉了下来,这并没妨碍她的追求。我看她还是不急不忙地掉转身子,换了地方,又开始爬,可爬了一米多,摇摇晃晃,只有一个前爪还死死地抓着树皮,终于那一个前爪也抓不住了,只好掉落下来。等她换了第三个爬的角度,我再看时,她已经胜利地爬到一个细细的枝桠,稳稳地坐着开始从背上脱衣服,进行她的凤凰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