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3/7页)

二姑捉弄五叔,取出一个生的给他。

“拿去,吃吧!”五叔不知好歹,狠劲咬了一口,“哇”一声哭了,向外吐着那涩涩的柿肉。

摘下来的柿子,苦涩难吃,要脱涩,我们称漤柿子。奶奶用一个大盆放到摊煎饼后的鏖子窝里,倒入水,水要慢慢加热,热到伸进指头去能受得了为度,然后放进去鲜黄的柿子,盖上高粱梃儿订成的锅盖儿。夜里,爷爷还要下炕去试试水温,加烧两三次小火儿。一般待到黎明时分,即可吃到甘甜脆嫩的柿子了。爷爷不舍得吃,给留一些,大部分用扁担挑着去夏坡集卖了。

“二妮!”爷爷出来门口,喊着二姑。二姑就是现在也没有正式的名字。

“兵马营那事情你觉得怎样了?成了吧!人家户门大,家里比我们情况也强。”二姑羞赧的像熟透的柿子。

“爷,你说了算!”其实她已经答应了。

二姑的亲事是本家不远的一个大嫂给说的媒,她娘家是兵马营,对二姑、二姑夫都很了解。二姑夫当时在安丘武工队干,靠近一望无边的牟山水库,家里地多,全是沙滩地,可以种小麦、大豆、花生。遇到好的年头也就是大退水的时候,肥沃的沙土地只需撒点种子,用耧耙一边,就可等着收获了。水一多就只能种上坡地,但这时就可以下水库拿鱼卖,经常能够拿到十几斤重的草鱼、鲢鱼。冬天,水瘦山寒的时候,他父亲也就是我表爷爷便领着一家人收割野芦苇,利用冬闲编苇席,生活比较殷实。对于这样的家庭,爷爷当然非常满意。并且他们一家人也是豪爽热情济贫蔑富的人,在当地威望很高。而二姑一家也看中了爷爷一家的老实憨厚。爷爷以前赶飞水集就买表爷爷的芦苇席,不过那时还没这层亲家关系。

“效何,早成这门亲事的话,苇席就不收你钱了。哈哈!”过后表爷爷宪林和爷爷开玩笑。

阴历八月初十,在本家大嫂的撮合下,表爷爷、二姑夫带了二斗麦子、二斗大豆、五尺土布来到了爷爷家。

“叔叔!”二姑夫彬彬有礼。

爷爷很激动。

“二叔啊,人家来‘请庚’啦,快‘回庚’吧!”大嫂说。

“好啊!先喝茶。我这就写。”爷爷找了一张红纸,写下二姑的生辰八字:公元1922年3月14日0时45分出生。用红纸包好。

二姑夫恭敬地接过爷爷递给的红包。

爷爷和表爷爷本来就很投机。

“大哥,今天就算定亲了。”表爷爷说。

“行,我们都是贫穷人家,烦琐的定亲礼俗就免了吧!结婚时你再办得好一点。都省点吧!”

按照当地风俗,那时大户人家要传柬定亲,多称“投契”。男方选定黄道吉日,将四折红柬(即订婚书)及衣料、金银首饰等聘金、礼品装入拜匣(木盒),由男方尊长带喜夫送至女方换回张成婚的柬帖,女方回敬鞋帽及文房四宝等。中等以下户多用小柬,礼品及仪式一切从简。定亲柬帖一式两份,换柬为据。传柬定亲后,亲友邻里相贺,男方则备席答谢媒人和亲友。

宪林表爷爷觉着自己儿子四个,二姑夫是老大,第一次婚事办得红火一些,虽日子不宽绰,但也别太难为。

他把二姑夫的出生日期写下来,提了一条5斤重的草鱼和两条咸鱼。这礼品不用花钱,反正水库里多的是。随后找到本村的李半仙。

李半仙是我们那一带的小神仙,精通阳宅三要、地理正宗、易经预测、八字预测、奇门遁甲、金锁玉观、走马阴阳、旺宅化煞、六爻占卦等之类,让人感到很玄。

“是大哥啊,你看,你看,您客气啥?我们本村本里的。”李半仙仙发飘逸,正在剥玉米皮子,也就是刚收获的玉米棒子的外衣,剥好后再像姑娘的辫子一样一个个系起来挂在树上或搭好的木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