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传媒大亨(第5/10页)

※※※

但不久后发生了两件事,让他决定对纳拉亚采取行动。

第一件发生在伦敦《信使报》的办公室。战争结束了,记者必须依靠自己的资源获取消息。《信使报》派了一个记者飞到南美洲采访一场看起来有可能成功的革命。那场所谓的革命,唯一引起大家兴趣的是一个夜总会女郎说的话:“大家躺在床上,听到嘭嘭嘭的枪声,说一声‘革命啦!’,然后翻个身又睡着了。”报道完那场革命之后,记者就沿途飞到帕拉、乔治镇和西班牙港,揭露发生在这三个地方的危机。显然,特立尼达人在计划一场起义,而英国殖民者和他们的妻子则拿起了左轮手枪。虽然这都是一派胡言,但好歹让人知道了特立尼达这个地方,所以特立尼达人对于这样的报道还是相当欢迎的。格涅沙更关心这位记者对当地政治局势的分析。《信使报》的报道被《哨兵报》转载,纳拉亚被描述成“激进的印度联合党主席”。“纳拉亚在他的党总部接受了我的采访,他是特立尼达印度人的领袖。”格涅沙对这样的说法并不介意,也不在乎那个记者对南特立尼达印度狂热分子的歪曲报道。但在采访纳拉亚的文章中,他读到的记者花许多笔墨描述的关于纳拉亚个人的一些细节,却让他有如坐针毡的感觉。文章是这样描写纳拉亚的:“秃顶的C.S.纳拉亚,一支接一支地抽着烟”,“他是个非常有经验的新闻工作者”等等。他可以忍受纳拉亚诋毁他,英国人也可以将其奉为特立尼达印度人的领袖。但是,如果那些英国人要记住这个“秃顶的、一支接一支抽烟、有经验的新闻工作者”纳拉亚,格涅沙是无法忍受的。

“我知道这听起来有些不可理喻,毕哈利。但我就是有这样的感觉。”

毕哈利表示他也有同感。“有时候人可以承受大的委屈,对这样的小事却会感到忍无可忍。”

“如果再发生什么事,我就要对纳拉亚采取行动了。”

毕哈利咬着嘴唇。“这是我一直期盼听您讲的话。”

接着,打嗝大婶适时出现了,带来了一个大消息。

“噢,格涅沙,耻辱啊!纳拉亚给我们印度人带来的耻辱!”她非常激动,不停地打嗝。她要水喝,别人给她端来了可乐,这让她的嗝打得更厉害了,以至于一时都没办法开口。“我再也不喝可乐了,”她终于能说话了,“看来我是赶不上这些时髦玩意儿的,下次给我水就可以了。”

“什么耻辱?”

“哦,孩子,是穷人之家基金会。你知道纳拉亚成立的这个基金会吗?”

“那只‘小鸟’鼓吹了不少时候了。”

“穷人之家的钱筹得越快,纳拉亚的房子就买得越快,正好被我发现了。我不知道你认不认识高莉,她的日子现在不好过。她和纳拉亚有一点亲戚关系。我在杜拉莉的婚礼上碰到她的时候,她哭哭啼啼地抱怨自己缺钱。我就说,‘高莉啊,你为什么不去问纳拉亚要呢?他不是成立了穷人之家基金会吗?’她说她不能去,因为她丢不起那个脸,而且基金会的钱还没有筹足。但我还是劝她去那里领些救济金。昨天,我在多拉特姆的葬礼上又碰到她,就问,‘纳拉亚怎么说?’她说她一开口纳拉亚就发脾气了,说每个人都觉得他成立了个小基金会就成富人了。他说,‘高莉,我比你还穷。你怎么会觉得我是富人呢?上个星期,我花一万四千美金买了一处房产,现在还为到哪里去筹这些钱发愁呢。’然后他就又哭又骂,高莉说到最后她都觉得他会向她借钱呢。”

打嗝大婶一气说了这么多话,居然一个嗝也没有打。“是不是因为可乐的关系?”格涅沙问她。

“不是,我激动了就会这样的。”

“为什么那些掏钱的人没有质疑钱的去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