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三

玛斯洛娃在城里过了六年的放荡奢侈、娇生惯养的生活,又在监狱里和刑事犯一起过了两个月,现在和政治犯住在一起,虽然处境艰难,但心情很愉快。他们每天走二十到三十俄里,伙食很好,走两天休息一天。这样,她的身体变得结实起来。一路上,她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为她揭示了她以前一无所知的生活乐趣。现在跟她一起同行的人,照她的说法,都好得出奇,她不光以前没有见过,连想也没有想到过。

“我被判刑的时候,哭了,”她说。“其实,我要永远感谢上帝。它使我懂得许多道理,要是还像以前那样生活,一辈子都不会懂得的。”

玛斯洛娃毫不费力地弄懂了这些人从事政治活动的动机,因为她也是普通老百姓,自然十分同情他们。她明白这些人站在老百姓一边,反对作威作福的老爷们。虽然这些人以前也是老爷,但是为了老百姓,宁愿放弃特权,甚至牺牲自己的自由和生命。这使她更加敬重他们,钦佩他们。

她钦佩所有的新同伴,尤其钦佩玛丽娅·帕夫洛夫娜。她不光是钦佩她,而且怀着特殊的崇敬心情热爱她。她感到惊讶的是,这个出身于富裕的将军家庭的漂亮姑娘,会讲三种外语,可是她过的生活就像一名普通的女工,把有钱的哥哥捎给她的东西都分发给狱中的难友。她的穿着不仅朴素,甚至显得十分寒碜,对自己的外表打扮毫不在意。有一点使玛斯洛娃尤其感到惊讶,那就是她从不搔首弄姿。因此玛斯洛娃也就更加仰慕她。玛斯洛娃看到,玛丽娅·帕夫洛夫娜知道自己长得很美,并且为此感到自豪,但是她不仅不因男人们欣赏她的美貌而高兴,相反感到害怕,对谈情说爱充满着厌恶和恐惧。凡是了解她的男人,即使倾心于她,也不敢有所表示,对待她只能像男人和男人之间的交往一样。有些陌生的男人往往对她纠缠不休,据她说,全凭她力气大才把他们撵走。她为此感到自豪。“有一次,”她笑着说,“有个老爷在街上缠住我不放,我就使劲抓住他,一拉一推,吓得他拔腿就逃。”

她说,她后来成了革命者,是因为她从小就厌恶豪门生活,而喜欢过平民生活。她常常挨骂,因为她常常待在女佣的房间里、厨房里、马厩里,而不喜欢坐在客厅里。

“我跟厨娘和车夫待在一起,心里总是很快活,而跟老爷、太太混在一起,觉得很无聊,”她说。“后来,我开始懂事了,我看到我们的生活太腐败。母亲死了,我不喜欢父亲。十九岁那年我离家出走,跟随一个女伴进了一家工厂当女工。”

离开工厂后,她住到乡下,后来又回到城里,住在一家地下印刷所里。不久她被捕了,被判处服苦役。玛丽娅·帕夫洛夫娜从来不谈自己的事情,卡秋莎是从别人那里知道她被判苦役,是因为在搜查时,有一个革命者在暗中开了一枪,她把这个罪名揽到了自己身上。

自从认识她以来,玛斯洛娃发现,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她从来不为自己着想,而一心关心别人,帮助别人,不论大事小事,替别人排忧解难。现在和她在一起的同志当中有一个叫诺沃德沃罗夫的,戏称她是慈善迷。这话一点不错。她生活的全部乐趣就是寻找机会为别人服务,就像猎人寻找猎物一样。这种热心的举动已经成了她的习惯,成了她的终身事业。她从事这种活动已经得心应手。凡是了解她的人也把这种事情看得平平常常,凡是需要她帮助的,都向她提出来。

玛斯洛娃刚加入他们的队伍时,玛丽娅·帕夫洛夫娜对她很反感,有点儿嫌弃她。卡秋莎注意到了这一点,不过后来她发现玛丽娅·帕夫洛夫娜在尽量克制自己,对她特别亲热,特别体贴。这样一个不平常的人竟然对她如此温柔体贴,使玛斯洛娃深受感动。于是,玛斯洛娃向她敞开心扉,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她的观点,不由自主地处处仿效她的榜样。卡秋莎的拳拳爱心感动了玛丽娅·帕夫洛夫娜,从此她也喜欢上了卡秋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