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帘听政 宋真宗章献明肃皇后刘娥(第3/9页)

三十年的相爱,只是因为一个名分,却因此而一次次被放逐,被羞辱,被拒绝,刘娥和真宗自然不会就此罢手,真宗甚至比刘娥更坚决,当年因为自己无能为力,而无法保全自己心爱的女人,而今到了这种地步,自己仍然不能够做主,又是何其的恼怒。

这个时候刘娥反而忽然上了辞表,表示自己退出皇后之位的竞选,于是真宗的皇后之位就空了下来,一空就是六年。

当然这六年里刘娥也没有闲着。不知道为了什么,她和真宗在一起三十多年,虽然独宠专房,却一直没有儿子。这不但是她的烦恼,也是真宗的烦恼。真宗的子嗣一直不太旺,他一共生了五个儿子一个女儿,却都没有一个活得长的。直到景德三年最后一个儿子也夭折了之后,皇宫里没有一个孩子。皇帝无嗣是一件很令人头疼的事,真宗虽然迫于无奈,将弟弟越王赵元份的儿子赵允让接入宫中,但终究还是希望能够有一个自己的亲生儿子。

大中祥府二年,在郭后去世后的第三年里,后宫终于传出喜讯,真宗对外的宣布是:“德妃刘娥生下了一个皇子。”并以此为由,堵住了满朝重臣的嘴,在小皇子三岁那年,刘娥终于如愿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这个孩子取名受益,在官方对外发布的消息中,他的生母是皇后刘娥,而实际上,他的真正生母,却是刘娥的侍女李氏。李氏是江南人,祖父是吴越王的旧部,而吴越王的女儿恰好嫁给刘娥的哥哥刘美,也就是和她一起来京城的银匠龚美。当刘娥身份地位一步步蒸蒸日上的时候,她需要有背景有家族有外戚,因此,和她一起进入京城的同伴龚美,就成了她的哥哥,并改姓刘。也正因为如此,银匠出身的刘美此时已经是执掌京城军机的武胜军节度使,并在前妻去世之后,娶了吴越王府的小姐为继室。而这位李氏,也就很可能是刘美和吴越王府为了刘娥的“借腹生子”计划而进献的美女。

这一事件里,真宗和刘娥得偿所愿,既得到了一个货真价实的皇子,可以免去宗室继承的烦恼,又能够有理由堵上满朝文武的嘴,将刘娥立为皇后。

整件事的经过,真宗一直有份参与。刘娥这一年四十五岁了,已经不太可能再生得出儿子来。在史料中记载,李氏怀孕后,真宗带着李氏走上高台时,李氏的玉钗坠落而不碎,他因此认为是生儿子的吉兆。然而他还是对外宣布,生下皇子的是刘娥,因为他所爱的,想要册封为皇后的女人,只有刘娥。

当然,在刘娥被封为皇后不久,消息渐渐地泄露了,这件事本来就没有瞒得很紧,但是刘娥已经是皇后了,就算小皇子不是她亲生的,在名分上仍然算是她的儿子,所以就算揭露了,也没有办法再把她拉下皇后宝座,更何况,当时真宗是她的支持者。

这段故事被后世演变成《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则是在明代。明朝宫闱中发生过两件夺子杀母的惨案。一个发生在明宣宗时期,宣宗的宠妃孙氏为了做上皇后之位,秘密将一名宫女生下的儿子夺为己子,即明英宗朱祁镇,并害死皇子的生母。孙妃则因此做上皇后、皇太后,得享终年。那名惨死的宫女,虽然生下过皇帝,却死得无声无息,连姓名也无从得知。而终明英宗一世,也不知道自己的生母为何人。另一桩发生在明宪宗时期,明宪宗宠爱比他大十几岁的保姆万氏并封为贵妃,万贵妃无子,宫中所有妃嫔凡是怀孕均被她杀死,唯有一名纪氏宫人逃过一劫,生下一子,即后来的明孝宗朱佑樘。但是万贵妃发现后,即将纪氏毒死。

这两桩事流传到民间,连普通百姓也感慨不平,但是又不敢直说当朝皇帝的事。戏剧诗歌中向来有为了避祸而“指汉为唐”的传统,比如白居易写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长恨歌》开篇第一句就是“汉皇重色思倾国”。戏剧更多借古讽今,如明太祖朱元璋大杀功臣,百姓就编派汉光武帝刘秀将开国功臣统统杀光的戏《二十八宿上天台》,编派宋太祖赵匡胤杀了义弟郑恩,郑恩之妻陶三春兴兵,赵匡胤赔罪的戏《打龙袍》。于是《狸猫换太子》就此出笼,那些被害死的皇子生母,在戏里不但逃过一劫,而且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做回太后宝座,终于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害人者得到报应。借着戏文来骂孙太后、万贵妃,也同时把明英宗明宪宗涮了一把。而刘娥同刘秀、赵匡胤一样,也替后来朝代的宫闱血案背上了黑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