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帘听政 宋真宗章献明肃皇后刘娥(第2/9页)

如果不是外界政治气候的变化,刘娥很可能会终此一生,以一个皇子的外室而终结,未必不是一种生活,但是命运却开始出现了转折。

宋朝是赵匡胤夺了后周柴世宗孤儿寡母的江山而得,因此一开始太祖赵匡胤就在杜太后的劝说下,立下“兄终弟及,国赖长君”的国策。尽管在赵匡胤后期因为儿子赵德昭日渐长大成人而有些改主意,但是已经无法从弟弟赵光义手中收回权力。赵光义在后世“烛影斧声”的疑云中登基,当时照原定方案,赵光义死后将传位给弟弟赵廷美,而后再将皇位传回给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与赵德芳。所以当时若按照正常皇位继承位顺序,应该是赵廷美、赵德昭、赵德芳、赵光义的长子赵元佐,次子赵元僖,赵恒名列皇位继承的第六位。

然而赵光义在做了皇帝之后,并不打算把皇位按照这种顺序传下去。先是太平兴国四年,逼死赵德昭;此后又过了两年,赵德芳也重病而死;最后只剩下弟弟赵廷美,在太平兴国七年以谋逆罪名,流放房州,赵廷美一年多以后,就病死房州。

赵光义原本属意立长子赵元佐为储,不料赵元佐却对父亲这种伤害骨肉的做法很是反对,先是为赵廷美求情不果,再听到赵廷美病死的消息,激怒成狂,火烧东宫,被赵光义囚禁,失去了皇位继承权。

而次子赵元僖在被立为皇储之后,也莫名暴死。冥冥之中,竟无意间将三皇子赵恒推上了皇位,也在间接之中,成全了刘娥。

而此时,刘娥在十几年的幽居生涯中闭门读书,从一个昔日目不识丁、天真无邪的乡下丫头,脱胎换骨成了饱读诗书、精于谋略的政治女人。皇位并非无端落于赵恒头上,赵元僖死后足有数年时间,皇储之位悬而不决,诸子相争,赵光义晚年又极为多疑。赵恒得承皇位,颇经一番周折,而刘娥从中或多或少也学到些权谋相争。

998年,宋真宗赵恒继位之后,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把心爱的女人接进宫来了。但此时宫中,早已经有了正宫皇后郭氏。

如果没有那十几年的幽禁,也许刘娥对于赵恒来说,可能跟后宫的其他女人没有多大的区别。身为皇帝的赵恒,生命中的任何一个女人都唾手可得,不曾用过心费过力,自然也就不会太放在心上。但是当赵恒遇上刘娥的时候,他还很年轻,在最真挚的年纪感情受挫,此后的岁月里只能偷偷相见,相思之苦、相聚之难,他为之付出的心血和感情,是其他后妃不可能有的。唯其难得,因此珍贵,所以在他的一生中,也许有无数的女人,而他唯一真正付出过真心的,却只有刘娥一人。

刘娥入宫时,已经是三十岁了,真宗所有的后妃,都比她年轻,但是最得宠的却仍然是她。而经历几千里逃难挣扎求生,在酒肆歌场混迹过,又经过十几年幽居生涯的刘娥,其心计手段,远非那些养尊处优从闺阁到后宫的后妃所能比的。在真宗的后宫里,她始终独宠专房,同时,又不显山露水。

刘娥入宫不久,真宗就想立刻封她为贵妃,不料却受到了宰相李沆的拒绝。而此时的刘娥已非年轻时处处爱争胜的性格,自那以后,她做任何一件事都喜欢水到渠成。她不再提起此事,安然从后妃中最底层的美人一位做起,然而在整个后宫中,却无人敢轻视她,包括皇后郭氏在内。甚至比她名分更高的其他妃子,都争相来讨好她。

皇后郭氏的身体一向不太好,连生了三个皇子,有两个早夭,仅活着的二皇子祐,也在九岁时夭折了。郭后受此打击,在景德四年(1007年)病逝。

郭后去后,刘娥封后的事情,就被真宗提到日程上来了,然而却遭遇了冰霜。宰相重臣们根本不接受一个来历不明、出身微贱的女人为皇后,他们甚至提出了让另一个妃子杨氏和已故宰相沈伦的孙女沈氏作为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