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霸主 秦宣太后(第4/7页)

事实上,宣太后在隐私上面的大胆,远不止私生子这么简单。

在她执政不久,就遇上一件事,这件事也记在《战国策·韩策二》上。当时楚国亦是大国,自与秦国结盟,便开始对其他国家进行征伐,首先受到攻击的是韩国所属之雍氏。

雍氏围城达五月之久,韩国派人向秦国求援,所谓“冠盖相望”,就是前一批去秦国的使臣马车还没回来,后一批使臣的马车就已经出发了,两批人马在路上都可以互相看到对方的车盖。但是秦师还是不肯出崤山而入韩。

可能韩国认为宣太后年轻守寡,于是为了增加游说的力度,最终派出著名的美男子尚靳出使秦国。尚靳不但长得很帅,还擅长辨辞,他先说:“韩之于秦也,居为禁闭,出为雁行。今韩已病矣,秦师不下崤。臣闻之,唇用者其齿寒,愿大王之熟记之。”就是说韩国相当于秦国的门户,出去打仗也是一齐排行如雁行,如今韩国有难,秦国如果不相助的话,就等于唇亡齿寒,希望秦国尽快出兵。

宣太后听了这话表示,韩国派了这么多使臣来,只有这位“尚子”说话还有点意思,于是接见了尚靳。双方见面,尚靳提出了希望秦国尽早救援韩国的要求,宣太后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针对尚靳说的“唇亡齿寒”的故事,对他讲了一个同样与身体有关的故事。

原文如下:“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解释:“我当年‘侍奉’先王的时候,他把大腿压在我身上时,我感觉很重,难以支撑;但当他把整个身子压在我身上的时候,我却不觉得沉重了——因为这个姿势对我有利。现在你希望我去救韩国,如果兵不够多,粮不够足,就无法救韩国,但如果我出重兵粮草去救韩国,那我付出这么大成本,你能给我什么好处呢?”

这段话,相当大胆,也相当直接,揭示了国与国之间所谓的友情和道义,都比不上利益更重要。

两个大国之间所谓的友谊,不管是呼作“亲密的老朋友”,还是比做夫妻好到如同“度蜜月”,最终,朋友会翻脸夫妻会离婚,决定两国关系的,只能是利益。

但公然在朝堂之上,面对外交使节,这样大开黄腔讲荤段子,在春秋战国时代不算什么,但在后来进入相对封闭的大一统时代后,则令得后世的卫道者老夫子们觉得如同焦雷劈顶,以至于清朝文人王士桢愤而点评:“此等淫亵语,出于妇人之口,入于使者之耳,载于国史之笔,皆大奇!”(《池北偶谈》)

然而数千载后的老夫子的口水,伤不着宣太后一根头发,她的肆无忌惮,是建立在她的功业、她的权威上的。

在她执政的四十一年期间,她把秦国从七雄之一,打造成了独霸一国,为一统天下,打下了基础。

她平定了长达三年的季君之乱,重用秦惠文王之弟樗里疾为相,重推商鞅之法,使得秦国内部安定下来;她重新收复了巴蜀之地,派李冰入蜀治理,并建成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她杀了义渠王,并吞了义渠之地,从此秦国东进无忧,并得到大量马匹装备骑兵,为秦国屡战屡胜提供了基础。

同时,她又在军事上打败了魏韩赵等国,吞并了楚国大部分土地,利用燕齐矛盾削弱了齐国实力,最终形成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格局。

那么,她是怎么一步步推行她并吞六国的计划的呢?

首先是楚国,宣太后先是利用自己出身楚国的这一点旧情,与楚国建立了友好关系。此时楚国的统治者是楚怀王,这个人在历史上出名地容易被忽悠,屈原故事里的反面蠢角就是他。小时候我看屈原故事时,觉得很奇怪,楚怀王之前已经上过秦国的当了,为什么还会在秦国邀请他入秦的时候,不顾屈原的阻止一股脑儿就去了?直到写到这个故事时我才恍然大悟,楚怀王上一次中计,是在秦惠文王时代,被张仪所骗;而这一次中计,则是在宣太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