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霸主 秦宣太后(第3/7页)

好运气不会精准无误地一定掉在谁的头上去,拥立赢稷建立傀儡政权,这个创意是谁提供的呢?综合后来的种种情况,我们认为在秦宫中蛰伏了很久的芈八子,很有可能在这中间动过手脚。

而与此同时,芈八子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也在这些年的争斗中,一步步慢慢掌握了一支军队。当赢稷回到秦国争位时,早有准备的魏冉立刻带兵把秦惠文王留下的非芈氏所生的十多个争位的王子统统杀光,而秦惠文王的原配王后,也一起被杀。

赢稷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封母亲芈八子为太后,并且整个国家的政权,都由太后掌握。于是,宣太后芈八子成为秦国的实际统治者。

太后之称,是从芈八子开始的。“太后之号,自秦昭王始也。”“母后临政,自秦宣太后始也。”她以太后身份统治秦国长达四十一年之久,“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

宣太后执政后,起用同母异父弟魏冉和同父同母弟芈戎以及母族中人向寿,掌握了军政大权。清理了内忧以后,她开始对付外患。

首先是居于秦国西北的少数民族义渠,他们一直是秦国的心腹之患。因为义渠的存在,使得秦国一直以来不敢东进,因为秦国每次对其他国家一开战,义渠就会在背后趁火打劫。因此想要秦国无后顾之忧,就必须先除去义渠。

为了解决义渠,宣太后采取了色诱的方式,把自己嫁给了义渠王。二人长期以夫妻的形式居住在秦国的甘泉宫中,宣太后还为义渠王生了两个儿子。这场婚姻使得秦国东进而无后顾之忧,秦人从少数民族那里学习了彪悍的战斗作风,同时源源不断地将西北良马运进了秦国,加强了秦国的军事力量,而在后来的秦国与六国的战争中,尤其是战神白起对楚国的战争中,秦国的精工兵弩和骑兵队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而在这些年中,宣太后也在慢慢地一步步蚕食着义渠的内部,等到时机成熟时,宣太后诱杀义渠王,把义渠所有的土地和兵马统统收归己有。从此秦国东进,再无后顾之忧。

无以推测,宣太后此时的心境究竟如何?毕竟她与义渠王夫妻多年,并生下两个儿子,要说完全没有感情,是不可能的。但是她毕竟不是一个只为感情而活的女人,而义渠王身为草原之王,自然也不可能绝对单纯。

或者我觉得,宣太后吸引义渠王的优点,可能是她从楚到秦,身上所具有的只有数百年王朝才能留下的文化才识和绮丽奢华;而义渠王又凭什么失去警惕,或者应该从他的草原思维来考虑。草原部族的习俗,是一个部落的头领死后,另一个部落的头领娶了他的遗孀,接收他的子嗣和部族,从此将对方整个部族进行合并。

从近看,有在汉高祖刘邦死后,匈奴冒顿可汗写信给吕后,说要两家结亲;从远看,清太宗皇太极娶了蒙古部落多名部落长的遗孀,并合并了那些部族。可见,对于义渠王来说,秦王死了,他娶了秦王的遗孀,接收了秦王的儿子为自己的儿子,就等于完成了对秦国的合并。

草原思维真是害死人。他没想到,秦国不是他的,它仍然属于秦惠文王的儿子嬴稷。已经完成文明进化的国度,只有父死子继,而不是草原式的强者为王。

义渠王死了,宣太后和义渠王的两个儿子下落如何,史书上没有提起。

有人说,宣太后在杀义渠王的时候,一同杀了两个儿子。但这样想未免是以后世的眼光代入,我觉得以宣太后的掌控能力,她是没有必要去杀这两个儿子的。她既然敢公开和义渠王成亲,敢公然生下儿子,就没有必要再去杀两个儿子来掩盖这件事。参见秦始皇的母亲与嫪毐私通公然生二子养在宫中的例子,可见太后有没有私生子,并不要紧。而这两个儿子后面不见记录,推测是改名换姓另作安排的可能性更大。